“我和我的”系列到今年是第三年了,形式还是段落式命题小作文进行拼接,从表现也还都是以小见大的段落故事,从内容上,第一年的“祖国”是家国情怀,第二年的“家乡”是故乡牵绊,今年的“父辈”我感觉应该说的是传承吧。今年还是有一点比较特别的,今年全是演员出身的导演,所以自导自演是所有段落的共同点。趁我还记得,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来讲讲吧。
《乘风》作为“战狼”出身的吴导,整体的构图还是非常让我惊艳的,从骑马的群戏到最后那个亮相的定格,背后远远的大旗,异常的耀眼。那一份抗战的热血情怀,吴导拿捏的稳稳的,所以整体的情绪煽动也非常的有力。只是可能是篇幅的原因,对于父子感情交织的刻画并没有太深入,而且在故事结构上比较的模式化,每一个情节的起承转合都在意料之中,特别是中间那段乘风牺牲和大春子生孩子的蒙太奇剪切,完全没有太多的期待,就像是小时候写作文,老师教你,总分总结构,然后你就只好先抛主题,然后分段叙述,最后总结,做个升华,完成而已,所以总体这个故事我打7分,其中有1分是给所有出演的演员,因为他们真实的付出,让我重新有了策马奔腾的冲动,40岁之前,争取一次策马奔腾的机会吧。
《诗》因为是女导演吧,所以这个故事是四个故事里最为细腻的,饭桌上那个没有肉丝的饭碗,到那条分叉的沙尘路,再到最后用万千璀璨的星光做背景的孔明灯,所有的感情都极为细腻,所以这个故事让我最为感动,掉了很多的眼泪,最后打出的字幕是献给那些曾经不为人知的奋斗者,内心的触动是大大的。不过章导还是有些让我觉着可以改进的地方,可能章导是想非常细腻的刻画人物内心,所以在最后加入了很多call back的闪回,其实大家都已经明白了父亲已经牺牲了,这时候再加入什么牺牲了的同事,以及再把风沙路来回的拍,完全没有什么必要,只觉着在最后把节奏拖慢了,包括突然又出现了陈道明和海清,还非常生硬的似乎加入了一个悬疑梗,到底母亲是什么时候牺牲的,感觉完全跟前面的细腻割裂了。这个故事给到7.5分吧,作为章导的处女作还是很不错的。
《鸭先知》徐导一上来就是老套路,老上海的弄堂文化,冬冬小盆友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有灵气,所以画面感被这几个演员拉的满满的,都不用什么台词,徐导往那一站就非常的有喜感,然后再加上这个故事来源于真实的故事,中国第一条广告的诞生,结尾还来了一个回忆杀,各种记忆深处的广告重现,话说不知道这些要不要给植入的钱。不过,还是要说不过,我总感觉徐导想要营造的前后反差不够强烈,冬冬作文里描述的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有远见的,有开拓精神的父亲,大家都能想到会有一个反转,只是后面被小胖子揭发的这个反转一点也不反转,只是原本有10分的爸爸变成了8分,也还是个很不错的爸爸啊,不懂为啥小盆友会有那么强烈的抵触感,其实也就是喜剧效果并没有凸显出来,把整体的期待值给拉下来了,所以最终这个故事只能给6分了。
《少年行》最后这个故事如果不是沈腾撑着,感觉我都看不下来,去年的沈腾段落《神笔马亮》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但到今年,沈导很明显有点敷衍,用脱口秀演员的话说,沈导掌握了自己脸的流量密码,只靠脸了。当沈腾出场的时候,电影院里确实有很多的笑声,后面也有不少的笑点,只是这些笑点感觉也只会在电影院里笑了,因为人多,因为别人笑了,感觉不笑不好意思了。段落里有很多的麻花演员,这个就像之前很多麻花电影里的问题一样,每个人负责自己的笑点 ,所以对于整体故事的推进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也就是把其中哪一个人拿掉,都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小品的拼凑模式其实真的不适合电影,感觉麻花需要认真的去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只靠腾哥脸的时代终会过去的。这个故事最多只能5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