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得到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自己时间安排上的关系,并没有认真的去践行提到的各种管理方法。虽然订阅这个专栏的初衷是向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自认为自己在带团队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够自信、魄力小,创新不多,很多问题,但就是没有迈出实践这个步子。今天的最新文章标题是《一个提高影响力的极简工具》,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关于如何提高个人在团队领导上的影响力的管理工具。如果掌握了这个工具的用法,并能举一反三的话,管理功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管理工具讲的什么?
追随者表格。
从字面上看,大家都知道追随者是什么,在管理中,一般有领导者和追随者两个角色,而对应于领导者还可以定义为管理者,这是因为管理的层次不同导致的。应该说所有的管理者都想成为领导者,有一群忠实的追随者,无论到了哪里,都可以快速的拉起一个队伍,干成一件事情。
这个工具的起源在1992年,管理学家凯利在做了大量的采访后,按照追随者是否积极,是否与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将追随者分为了五类。
有效的追随者、循规蹈矩者、不合群的追随者、使用主义的生存者、被动的追随者。
领导者最喜欢的人是“有效的追随者”,最想干掉的人是“被动的追随者”,有些麻烦的是“不合群的追随者”,有点鸡肋的是“循规蹈矩”的追随者,最纠结的是“实用主义的追随者”,这类人是我们常说的“墙头草”类型,哪边有利哪边倒。
对于追随者分类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工具对下属进行定位了,看看他们是在坐标的哪个象限上。我们先来看一个比较实用的表格工具,如何给你的下属打分,用分数去确定他(她)可能在哪个象限,属于哪一类的追随者。我们把积极性和批判性思维这两个维度分别定义为从0-10分,分别对应到两个坐标轴上,然后根据你个人对于两个维度的定义,细分出各个打分分项,给每个分项分配一定的权重。接下来就用这个标准的表格给下属打分,如果为了避免打分太主观,可以请第三方打或者被评价者本人大,最后的加总得分对应到坐标轴上,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个下属落在哪个象限上。
当你看到你的下属都落在了你的坐标象限上时,就要开始问问题了,宁老师在文章中提到:
管理学的工具价值全部都在追问之中。
他在文章给出了一系列的追问问题模板,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个下属会在这个象限?给他(她)的打分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评分表中最低的是哪一项?为什么我会给他这样的打分,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如果要提高这一项的评分,作为领导者可以帮助他去做哪些改善?如果只做出一项改善,应该先从哪一个开始?这样不断的去追问自己,找出可以把这个人往“有效的追随者”迁移的措施,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来对团队进行评价的时候,会发现处于“有效追随者”象限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当我们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环境中,也是一个致力于成长的领导者,在将下属往好的方向上带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总结,处于“有效的追随者”象限的人,都有哪些共性让他们处于这个象限,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样的关键管理动作导致了大家往这个象限移动。找出这个关键动作,就可以一次解决多个人的改善问题。
今天的得到
读了今天的文章,对管理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原来认为管理学就是一堆概念,如果真要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难度还是蛮大的。原来是自己没有听过大师怎么讲管理学,不禁要给老师打个小广告,虽然自己文章的阅读量不会有多少,但是是自己真实的表达。
宁老师的文章中说到要不断的提问题,刚好得到专栏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本周的主题也是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难道是约好的么。判断一个好问题的原则是:能用搜索引擎的就别提问,要知道自己提问的目的,要方便别人回答。提出一个好问题,其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你的问题足够好的话,一定是经过你的理性思考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第二个收获。
举一反三的能力是锻炼管理能力的好办法。今天的“追随者表格”,除了用在管理上,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很多人会说我也不是管理者,也用不上这个,其实是更需要这个表格,看清自己在什么地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会更有利,你知道了怎么去“讨好”老板。在生活中是否有应用的场景呢?也是有的。比如,作为007的行动者,写文章需要去找读者吧,读者粉丝其实也像管理下属一样,我们希望忠实的粉丝要多一些,想把忠实的稳定住,把摇摆变成忠实的。那我们就可以去分析,那些忠实的粉丝为什么追随我们,他们有哪些共性?我的文章是因为什么吸引到他们的,哪些文章需要改进去赢得他们的拥趸。简单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确定写作的方向,怎么更好的服务我们的读者。这个例子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我想是自己的一个思路。类似的如朋友圈的维护,社会交往圈的维护都可以用到今天的工具进行分析。
以上转述来自于得到订阅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第30讲:《有效追随|一个提高影响力的极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