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曾说过:
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
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 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跟大家说一个故事:
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马克思自认为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生活十分艰难:由于经常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但是马克思依然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有针对性阅读,需要我们对书本进行分析和思考。
那我们怎么开展分析阅读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的4个步骤吧。
一.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1.找出关键字
不是作者所使用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或者说,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数都不重要。
如果我们把有困扰的字圈起来,很可能就找出了作者有特定用法的那些字了。
站在作者的角度,最重要的字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
但对作者来说不一定很重要或者不一定重要。
而对作者很重要的字,对读者可能不是问题。
这需要我们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
2.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1)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如不同字体,加括号等等。
2)每一个知识点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
3)作者可以凭自己人对这个主题的知识来寻找
3.找出字义
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思。
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二.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书的提案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
主旨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从作者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
作者会解释为什么他现在有这样的观点,或为什么他认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的理由。
找出关键词的线索是,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然后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线索。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要么在前提要么在结论。
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主旨就可以判断是否真懂作者。
三.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
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述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1.要记住所有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
2.要区别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
归纳法是以一种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
演绎法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3.找出作者哪些事情是假设,哪此进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不需要证实的自知之理。
四.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
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为了解决问题,他是否又提出了新问题?
无论是新问题还是旧问题,哪些是他知道的还没有解决的。
@粤读时空,看到这里,我想跟大家讨论:
当我们跟作者达成了共识,找出他的关键主旨与论述,分辨出如何解决他所面对的问题,我们就会知道作者在这本书中要说的是什么了。
例如:范仲淹。
他小时候死了父亲,母亲改嫁。长大后,他知道他自己的生世,离开去读书。
白天和深夜他都在读书。五年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晚上想睡觉的时候,就把水浇到脸上。白天苦读也不吃饭,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后天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