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志(四)紫砂壶 刀
6月8日 早上
乘车去无锡宜兴紫砂壶厂参观、购物。
宜兴的紫砂壶,最适合案头清赏,为古代文人的雅爱,我自己对紫砂壶也是情有独钟。
家中有一把紫砂壶,未必名贵,但却是祖父跑生意时从南方带回,被父亲视如珍宝。从有记忆以来,仅见过为数不多的几次,父亲看着它发呆。每当这时候,我总是乖乖的,走路也轻手轻脚,不敢去招惹他。父亲很少用它喝茶,层层包裹,从不轻易示人。
正因为这样,父亲去世后,我很少打开它,更谈不到滋养它了。
儿子渐渐长大,惯得上天入地,土匪一般,怕他打掉,紫砂壶更是深藏简出,难睹真容。
我自己倒是收藏十几把紫砂壶,全是假的,我心里明白,因为价格很低。但仍然钟爱不减,爱它的制作精巧,几夺天工;爱它的雅趣天成,心思独运。它们肯定是一般不出名的手工艺人做的,平凡、普通得如同我等。一个人在灯下,右手托着壶,那壶,被我滋养得神韵十足,渐渐有了灵气,在柔和的灯光下,我瞪大眼,亲眼看到她沿着T形台,款款走来。
打定主意,这次只看不买。天下的好东西多了,能全部拿回家里?
一进展馆,不觉目瞪口呆,这里简直就是紫砂壶的全部!果然有我喜欢的各种壶,价格从几万元到几百元不等。有一把“包孕吴越”,造型大方,用笔洗练,还有一把南瓜壶,盖子上面是一小鼠,小鼠的尾巴被设计成把手,拿起壶盖,在壶口轻轻一磕,响声清越,使人爱不释手。
事实是我看上的都太贵了。
有几个拿不定主意,我就去劝他(她)们:如果喜欢,就买上吧,钱算什么?能买来好心情吗?
同事们拎着大包小包,说说笑笑地往出走。
下午,乘车去刀具店。
一进门,我就大喊:“关上门,谁不买不让出去!”里面的工作人员吃惊地看了看。接着,一位女工作人员麻利地用刀切牛皮,一边嘴里不停地介绍,大意是说刀有多好,简直可以长期使用而不用磨,又说刀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几乎不可或缺。墙上挂着价格不同的三种类型的刀具,我也苦口婆心地来回劝说大家去买,但效果明显不好:少数人持观望态度,更多的人则沉默不语。
忽听见嘭嘭的声音,就见那女的用刀在切菜板上猛剁,同时夸奖她的板多么结实,完全可以用上几辈子,她干脆把板斜放在台阶上,用脚猛踩,同时请下面的人上来试试。
时来国上去,用尽平生力气,踩了几脚,板牢不可破,时来国一句话也不说,坐在前面的椅子上,默默地摸着他的腿。
一看这阵势,朋友们的购物热情陡增。最后,除了少数几个人,大多数人走出展厅时,都带了至少一套刀具,还有切菜板。
由于我的居间说合,临走时,女老板赠送给我一把水果刀,无偿的,不要钱。
我拿着水果刀,想试试它锋利不锋利,用手刚一试,拇指上就被划出了一道血线,我紧紧捏着拇指,不知怎么办才好。杜文堂过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我正在气头上,一听,勃然大怒,拿着水果刀,就要杀了他,他怪叫着逃远了。
后来,我发现大多数同事都穿着半袖,露着胳膊,便用刀背在他们的肘子上使劲划一下,他们都尖叫着跑开了。
这样心情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