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勤奋,整在毁掉你的业绩

真正的努力,要告别自嗨式的伪勤奋。

今天这篇文章,非常适合身处职场的你。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两类人:

一类人看似不努力,一下班准时就走,但工作完成得却很好。

另一类人看上去很勤奋,每天干得很晚,为了证明自己勤奋,把朋友圈签到、打卡变成一种时尚。

今天拜访多少客户,打了多少电话,深夜11点还在办公室加班……

好像只有朋友圈,才能证明自己很努力。以为感动全世界,只是感动自己而已。

可一到月底,业绩不会“说谎”。这其实是掉入了伪勤奋的陷阱。

不要假装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明明很努力,却还是一事无成

豆瓣上有句话,特别扎心: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就像开头讲的这位朋友,他是很努力,可他真的赚到钱了吗?

事实并没有。

天天机械式忙碌,自以为很勤劳,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感动的只有他自己。

雷军说:"不要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就是伪勤奋。如果你想告别,首先你得会识别。

1. 不论功劳,论苦劳

很多人总习惯花大量时间,做一件容易的事。到处炫耀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老板,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话,相信你已经听到过很多遍了。

每周周会时,每月月末时,季度复盘时,年度总结时……

这话总是频繁出现。

没有业绩时,会这么说;没有结果时,也会这么说……

被质疑时,总会歇斯底里拿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挡箭牌,这只能让人感到失望。

2. 只交作业,不对答案

职场中,不乏这样的情况:

当上级交给你一项任务时,你习惯只顾着完成自己的工作。

交了作业,却很少去主动询问工作反馈。

凡事都以完成为标准,不顾作业好坏,更不会和上级对答案。

每天拜访量是完成了,但是拜访质量一点也不关注。

哪些客户是好客户,自己心里没有一杆秤。那这些工作,谁来做?上级。

上级会帮我盘客户的,上级会帮我评判的。

低头做事,不抬头看路,只会陷入低水平勤奋。

看不清方向,听不到反馈,只会陷入“自己应该做得还不错,否则为什么没有人找我”的思维中。

3.自己傻干,不懂求助

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或许在行家眼里,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这个客户很难啃下来,也许在别人手里,轻而易举。

很多时候,几句指点,胜过你忙活半天。

要知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会是前无古人的难题。

这些问题,都可能被人解决过,拥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重新去制造轮子,你要去寻找身边现成的轮子。

如果你只会傻干,横冲直撞,那这个客户可能真的要黄了!

勤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用来欺骗和感动自己的。

勤奋是用来缩短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帮助你更快地达成目标的通道。

这个时代,要的是真努力,而不是伪勤奋。

真正的努力,必须告别伪勤奋

伪勤奋比不勤奋更可怕,它会耗空你的意志与心力。

如何从这种伪勤奋的“内耗”脱离出来,让人生进入easy模式?

想让自己每一份勤奋和努力不白费,你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找到“真勤奋”,树立目标思维

方向错了,你越勤奋,你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同样是拜访客户,光拜访是没有用的,只为完成当天的考核线,只会徒增自我感动。

而这,就是低效勤奋。

低效勤奋,做得再多,只会让你原地踏步。

但如果你在拜访过程中,理清客户痛点,找准客户问题,并做好拜访记录,同时也做好客户分类,那这就是“真勤奋”。

“真勤奋”,是你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目标出发,思考实现目标要怎么做,怎么走。

没有目标的勤劳,只会让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效果二点五。

2. 确定目标,执行就完了

当你确定好目标,知道怎么走以后,就直接开始,执行就完了。

摈弃完全没必要的仪式感,憧憬计划的美好,只会离结果越来越远。

有句话说得好,“计划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想好了,就去做;做了,再复盘;复盘完,再精进,这才是人生的高配。

关键在于,你得立刻出发,而不是一直在做计划。

当你每天用实打实的成果向他人展示时,才是你最闪耀的地方。

世界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有的只是不间断的准备。

3. 摈弃自我满足,自我满足是绊脚石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自我满足:

当为某个目标,付出了少量努力时,就已经把自己感动坏了。

今天签了一个大客户,就觉得自己在变好了。

然后,就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后面的事做或不做,似乎不需要尽心尽力了。

但你忘了一个事实,目标,你真的完成了吗?

目标没有完成,自始至终就是零,你不过是在“自欺欺人地表演”。

当你想放松时,不妨冷静地想想你的目标,你离成功还只是开始。

最后总结一下。

雷军说:"不要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不要假装努力,因为结局不会陪你演戏。勤奋的过程只属于你自己,我们只看结果。

“伪勤奋”,只会让你徒劳无果,你要做的唯有抛弃和告别。

真实面对自己的努力,客观接受自己还只是在路上的状态。

请你记住,只有有价值的勤奋,才会让每一寸努力掷地有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