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为工作和生活忙得团团转的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努力有意义吗?你要知道:低质量的努力是无效的。
职场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陈奇雄,在ABA公司工作12年。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还是一个主管,连区域经理都不是。
甚至还被公司肆无忌惮地发黄牌,手下的人走的走,跳的跳。
在一次华东大区经理竞选上,陈奇雄竞聘失败,找到领导哭诉:
“我在ABA工作12年,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访客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我这么努力,难道你们都没看在眼里吗?还只给我一个小小的主管?”
领导冷眼对他说:
“你的工资不是按‘努力’来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给你升职的理由。”
不要以为“努力”是万金油,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为你的“努力”买单。
我有一个朋友,很努力:
大学考四六级的时候,天天背单词;
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天背书看笔记;
工作去实习时,没有哪个晚上是12点之前回来的,没日没夜地熬夜。
可是她四六级没过,期末挂科,实习转正也失败了,现在在到处找工作。
她找我吐槽:
“我明明努力了,明明花了大把时间,可是为什么还是一件事都做不成?”
在天涯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职场新人发帖问:
“为什么明明我很努力了,上司还是不满意?”
一位职场大咖在下面回复说:
“努力和有成果,无法划上等号。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实都没做出什么有成果的事情来。”
她是怎么努力的呢?
有一次上司给她一堆英文资料,让她翻译成中文。
结果这位职场新人吭哧吭哧忙了好几个通宵,终于把英文资料全部翻译成了中文,洋洋洒洒好几万字,扔给了上司的邮箱。
另一个同事的做法是,翻译成中文之后,精简文章形成了一份不到千字的报告给上司。
她满心以为上司会夸赞她勤奋努力,第二天,上司直接让她走人了。
她很不理解: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
上司给她回了一封邮件:
“因为你只有‘努力’,而没有‘能力’。你的‘努力’都放在做事上,而不是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
一直觉得日剧《Legal High》里面有一句台词特别经典:
“越是工作做不好的无用之人,就越是会主张自己有多努力。”
为什么你的努力无效?
为什么你明明每天都累死累活,还是得不到上司的赞许?
因为你的努力,都是低质量努力,甚至是伪努力。
麦肯锡咨询公司李一诺在《奴隶社会》有一篇文章,她觉得:
努力之所以无效,是因为你的努力是伪努力,或者说低质量努力,而绝大部分人的努力,其实都是伪努力。
伪努力一般看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
1看起来很努力
每个周末都夹着本书去图书馆看书,还顺便带了手机;
每天晚上加班都加到很晚,但其实白天都在和同事聊天去了;
去健身房健身4个小时,3个小时在闲扯。
多数人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用罗振宇的话来说:
“他们只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辛苦干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实他们在玩手机,而不是在看书。”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都被自己这种努力的背影感动到了,还真的以为自己很努力呢。
其实,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2 自我感动型努力
很多人经常努力到把自己都感动哭了,但还是没什么用。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
“我很多次从图书馆出来,看到漫天黑夜,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我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事实上,四六级他考了4次,都没过。
《挪威的森林》里永泽对男主角说的: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为什么你明明可以很早下班,却偏偏要拖到很晚?
为什么你明明可以早点完成任务,却偏偏要延迟?
也许就是为了感动自己:
“哇,我每天都这么晚下班。”
但其实工作完成得没有一点长进。
自我感动型努力的背后,一般都是爱幻想的心灵和没有效率意识的工作认知。
2 不问结果的努力
受鸡汤文影响深的人,经常会对自己说:
“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上初高中课的时候,老师也会这么给你说:
“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真的不重要吗?
天涯故事里那个女主角,熬夜几个通宵翻译出来的稿子,被领导扔到角落里,还被辞退。
没努力吗?努力了,但结果不是领导想要的,努力就是白费的。
2 机械的努力
《挪威的森林》永泽有一句话:
“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机械地劳动,但那不叫努力。”
驴和白龙马,两种动物。
驴每天低着头拉磨,日复一日。
白龙马一路向西,每天走一段路程。
最后,白龙马走了一趟西天回来,名扬天下。而驴依旧在拉磨,转圈。
白龙马努力,驴不努力吗?
当然不是。
白龙马在走路的时候,驴也在转圈。它一样不曾休息,但到最后,碌碌无为。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
机械式的努力,只是劳动,如果一个农民不想着改进自己的耕作方式,他的产量永远不会进步。
机械式的努力,只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努力,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在《上位》这部电影中,樊娇凤问罗臻:
“我要怎样,才能更上一步?”
罗臻告诉她:
“你必须改变你的做事方式。”
怎么改变?
罗臻只给了一句话:
“提升你的努力质量。”
李笑来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说,其实很多人的努力,都是低质量的努力。
低质量努力带来直接的表现就是:
明明我很努力,为什么到头来总是感觉一事无成?
所以,如果想让你的人生更加丰满,你就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努力。
这需要你做到以下四点:
重视产出、交易为王、以终为始、自律给你自由。
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潘云是销售部的销售主管,参与竞聘华东大区的经理。
后来当得知,销售部经理把华东大区经理的职位给了陈奇雄之后勃然大怒,追着经理后面发火。
要知道,那个经理是上司,潘云是手下。
潘云非常生气:
“你凭什么向董事会提名陈奇雄?”
经理:
“就凭我觉得你不够格!”
潘云:
“我哪里不够格?说好的是谁的销售额最高,就让谁上位。
这一年我的销售额全都是部门最高的,你凭什么提名陈奇雄,而不提名我?”
经理:
“你要觉得有问题,你可以找公司申诉!”
潘云:
“我当然要找公司申诉,我的销售业绩最漂亮,你如此私心,找更高领导申诉是我的权利。”
潘云语气豪爽,丝毫不因她是领导就畏惧。底气从何而来?正是从销售业绩而来!
潘云并非比陈奇雄多努力,但她的销售业绩漂亮得多,也就是说,她的产出,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更高。
我们说很多人的努力其实不值钱,并非排斥努力,而是想说明:
努力之后,一定要有产出,任何没有产出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产出才是你的资本,努力从来不是。
连岳老师说过:
“劳动不值钱,交易才值钱。”
历史上,越是交易发达的地方,愈加富裕,越是自给自足,市场不发达的地方,愈加贫穷。
巴西亚马孙的农民很努力,但基本上种的东西都是给自己吃,依然贫穷。
古人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即使风调雨顺,也只能温饱。
劳动,每个人都会,但把自己劳动的成果拿到市场上去交易,换取金钱,就很难。
生活中,道理一样,努力每个人都会,但努力的成果能够让领导满意,就很难。
天涯论坛上的那位职场新人,熬夜通宵翻译稿子,领导让她走人。
而她的同事,同样是熬夜通宵写稿子,却得到领导的赞赏。
因为她不知道,领导要的不是翻译稿,是提炼出来的报告。
人力资源培训领域流传一个故事。
一家店里的两个学徒,一个一年就升职了,另一个苦苦干了3年,还是原地不动。
他去问老板:
“为什么你不给我升职?”
老板没有直说,让他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土豆卖。
他吭哧吭哧跑过去,看到有人在卖土豆,又跑回来向老板汇报:
“有人在卖土豆。”
老板问:
“多少钱一斤?”
他一愣:
“这个倒没问。”
于是,又跑过去问。
同样的情况下,老板让另外一个学徒去问,那个人去了之后回来报告说:
“老板,有土豆卖,有3个人在卖,价格各有高低,我找了一个看起来质量还可以的卖主,他说如果我们大宗购买的话,给我们7折优惠。”
老板对那个要求升职的学徒说:
“现在你知道你为什么升不了职了吧?”
明确对方想要什么,再投入努力,会让你的努力高效,而且值钱。
我有一个朋友,整天嚷嚷着要减肥,制定了无数的计划,但没有一次真正减肥成功过。
他制定的计划是这样的:我要减肥10公斤。寥寥7个字。自然失败了。
万科集团人力培训手册上,有一条针对计划无效的措施:以终为始
减肥十公斤是目标,不是计划。
减肥十公斤,怎么减?时间多少?每天运动多少?进食多少?
“以终为始,要根据目标去倒推,建立执行计划,精确到每一天甚至于每一个小时的任务量。”
职业规划师Spencer说:
“绝大部分人以自己为起点,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制定计划,多半达不到目标。
以终为始,是根据目标制定计划,逼迫自己去执行。
减肥10公斤,时间一个月,每天0.4公斤,需要每天至少500大卡的消耗,跑步5公里。
以终为始,逼着自己去执行,计划才不会变成一纸之言,目标才不会是一句口号。
李笑来老师在一次演讲中反复强调一句话:
“请记住,自律给你自由,那些有大把时间做自己事情的人,都有着足够的自律能力。”
工作时,时不时看一下手机,到了下班,事情不多,也没做完,只好加班;
看书时,时不时刷一下朋友圈,一整天过去了,一个章节还没看完,典型的无效学习。
背单词时,总是和旁边的人聊天,一个晚上下来,10个单词都没有背会,浪费了时间。
在做一件事情时,要绝对的心无旁骛,以最高效率完成任务,这就叫自律。
自律的结果,就是你不仅可以如期完成工作任务,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便是所谓“自律给你自由”。
《离歌》中毛北说:
我努力奋斗,依然被瞧不起;
我天天熬夜加班,依然只够填饱肚子;
我想向全世界证明我,却没有一个人理我。
努力不能得到他人的赞赏,只有结果才能。
绝大部分人的努力都很低质量,他们是为了“努力”而努力,营造一个假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奋斗昂扬的青年。
然后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在别人眼里,依然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是道理无用,是你无用。
“努力这么久,依然一事无成。”
不是努力无用,是你的努力无用。
摆脱低质量努力,建立高质量的努力方式,才是你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