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作为女人,我们该如何生气?| 别的女孩的2018年
你能想象,不到一个月,再次看到感兴趣的元素,出现在感兴趣的自媒体里的,感兴趣的文章里的幸福吗。传送门:拆文7:阁楼上的疯女人
插一句,发现除了群里的小伙伴,还真有其他人愿意看我的拆文作业。其实,我已经一开头就放了原文链接,直接点那个链接就行了,读原文更有价值。另外,欢迎留言给一些选题、写作的建议。我自己写不动啊。。。
一、选题
我几次被一个年近50却爱装嫩装可爱(没有贬义)的女人评定为“恶女”,她说,女孩子不要这样锋利,不讨人喜欢的。
有意思吧。
我也相信,像她那样与人为善,事事考虑他人,和颜悦色,说话又好听的女人是“讨人喜欢的”。
但我完全不想做这样的女人。
二、结构
先罕见地说一句,佩服。主编的行文和逻辑,佩服。
这是该公众号的2018年终总结文(其实不到半年),这篇品宣,选择了从一个角度和主题切入,阐述观点(情绪也相较公众号其他文章高亢些),而后自然总结公众号主旨收尾。这很值得学习,比起很多自媒体晒成绩的真·总结形式,“以理服人”更实在,更有感染力(然而,还是那句话,可能不讨市场喜欢)。
1、举例:从编辑部的日常现象出发,引出“女人生气”的话题。开篇和结尾都以公众号的主体出发,多少贴合了品宣总结文。
2、分析:引出“阁楼上的疯女人”(全篇的中心)意象,解释为什么女人生气的成本比较高。①、解释什么是阁楼上的疯女人;②、假定一个场景,说明女人在愤怒情绪面前“做什么都是错”的现实;③、举出现实案例,解释“女人有时没有生气的权利”;④、分析Metoo的处境;⑤、收尾。
这么拆太简单了,做个大工程吧。毕竟这次真的想学。
【然而加班来不及了略】
三、金句
摘了千字,建议读原文。
0、一旦一个女人被赋与 “疯女人” 的人设,就基本再也没有可能有尊严地扭转这个印象了。就像精神病院的病人一样,ta 们说 “我没病”,是没人相信的。
1、“情绪化” 和 “没有幽默感” 是一对双生花,灿烂地生长在女性刻板印象的丰沃土壤里。
2、当人们错读指控者和被指控者的关系,单一地认为两者是平等的,甚至指控者有多于被指控者的权力,那 Ta 们往往会忽视两方在现实中的权力差,看不到弱势者为了取得和对方接近同样的语言分量,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层次的考虑和更多的代价。当然,这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反过来的:因为不想看到,所以这样错读。
3、和阁楼上的疯女人一样,女性参政论者们首先被逼到愤怒,然后又要为自己的愤怒道歉。愤怒仿佛就是她们的罪行本身。对世界不满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你躲在阁楼上生气发疯随你,但如果你想寻求改变,冲撞到了现有秩序,影响到了现有秩序中得益者的任何利益,或只是对其造成了不便,那你的愤怒“理所当然” 地需要受到谴责,得到处置 —— 或者至少,在如今的 “文明”社会,令大家深沉地摇摇头,给出些居高临下的指点:“如此狂热激进,真是令人忧心啊。”
4、在关于 metoo 的 “担忧” 中,我们又看到了那个画面,一边是一群愤怒不满的女人,越聚越多,声音越来越大,另一边是备受困扰但仍保持良好风度的冷静的主流人士。哪边是正当的,哪边是捣乱的,哪边比较理智,哪边比较失控,看起来,似乎很明显。但实际,和我们看到的可能相反。我不是在全盘否定对 metoo 的担忧,但我想指出,很多对群体情绪有所担忧的人,其实正是被情绪左右了,而做出了过激的判断。这种情绪叫不安,因为现有秩序被撼动的不安,因为过往行为标准被挑战的不安,或者因为个人德行可能被重新评判的不安——但这些都是合理的,没问题。不合理的,有问题的,是有些人(强调,不是全部)给这些个人的不安套上一个更大的正义,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去正当化自己的不安,以看似中立清醒的点评者姿态,去包装自己对metoo 的抵触。这么说吧,“我担心 metoo 矫枉过正,对社会不 好”,这比 “我担心 metoo 对我不好”,听起来显得立场高级多了。
5、不了解也没事,毕竟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担忧也没事,既然担忧就去更主动的了解啊。但是,不了解却还要相信自己是对的,就很奇怪了。不了解、相信自己是对的、并拒绝了解,就更奇怪了。这像什么呢?难道不像一个明知自己理亏却咬死不改口的小孩在闹脾气么?
6、恰恰是理中客们,以一句 “metoo 过了” 这样毫无后果的轻松指责,在抹平这些故事中的细微性,在单维化关于这些行为的讨论。
7、从日常吵架到上庭质证,从小说里的疯女人到 metoo 里的疯女人,这些透露的性别文化都是一以贯之的。被误解的人,却也是有义务去扭转误解的人,虽然 TA 的努力仍然会被从误解的滤镜解读,甚至有可能加重误解。这个不公正的公式其实除了性别关系,放在一切领域都适用。
8、你一旦被给予某些标签,人们就没有兴趣再去了解你想说什么了。当然,有的时候也是因为人们本来也不想听,才给你贴上这样的标签吧。
9、如果能早点儿把疯女人从阁楼上请下来,让她有机会说话,她可能就不至于放火。但如何让人们想听她说什么呢?
四、反思
PS:这个主编真是太能总结行为背后的成因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