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半,接到小淦(侄子)老师电话,要去校一趟,交相关材料。我把相关资料从爸妈家拿回并复印后,要给孩子准备了早饭,做好后,让孩子吃着,自己也不能吃了,得在九点五十分送到。
走出门外,才发现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天气似乎连初秋的凉爽也不想过渡,直接就端出冬天的寒威。嗷嗷的冷风让人缩起脖子,恨不得把路上行人们都驱赶到家里别动。哗啦,哗啦似乎要把商店门牌摘掉扔下来!
风再大,虽周未一天休息,但去看孩子,我是劲头十足!
赶紧钻进车,躲会暖和一下。开车四十分钟,终于到校。首先见到孩子,在家总觉得很平常的见面,但是在学校却觉得格外亲切。孩子眼里闪着激动和兴奋。我关心的还是学习:“淦,这段学习状况怎样?有困难吗?”“还行!数学有点难!但慢慢学!我会努力的!”孩子乐观的说!
这个孩子从一岁起,弟弟,弟妹就出去打工。
爸妈年纪大了,不一定是完全有精力照看好!一、二年级,知识简单些,爸爸总一边带着老花镜,一边给小孩讲题。
后来三年级住校了,我就每周末带到家里,和我的孩子一块辅导,督促鼓励。不敢松懈!
即使累些,但很欣慰!初中毕业,孩子顺利考上了高中。
我只所以这样,可能是老师这个身份吧!
记得上师范时,我的同桌家是本地的,周末邀请我去她家吃饭,到她家后,印象最深的是,同桌兄妹三人,皆是老师,连嫂子也是老师!原因是他们的爸爸也是老师!
同桌家,父子皆成为老师,也是一种家风的影响!
东汉末年到西晋时四大世家,颖川陈家,荀家,琅琊王家,闻喜裴家。他们家族个个能全盛很长时期,如裴家由魏至唐,该家族有超六百人被载入“二十四史”出宰相五十九人,大将军五十九人,尚书,侍郎,常侍,御史级别的一百二十五人,刺史、太守级别的二百八十八人。这个记录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打破!
家风就是如此!保持父子,兄弟累代相传的道德和家族的风格传统。凭借这一种正确信念的传递,相信这个家族会越走越远!
回来的路上,想起和班主任见面时,我认真的拜托班主任多督促一下我的孩子!班主任也欣慰的说:“这孩子挺踏实的!学习态度很端正!”我也像学生一样倍受鼓励!
如今,我的私心就是让孩子有出息些!让爸妈省点心,且在弟妹前骄傲些!让我们家孩子代代也重视读书吧!
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家风也许说的就是这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