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少了几个
洛可可风格的墙面,凹凸有致,旋涡形状的曲线在墙面上蔓延开来。门侧边科林斯的柱式还嫌不够繁复,要雕刻出一个捧着书卷的人才行。
白色的门勾上金色的边,用浮雕描绘这里的故事。
春松博物馆的大门敞开着,人们在门口排着队,一直排到了台阶下。这队伍不算长,两三分钟就能到头。排队的人大多打扮得很体面,没有大声喧哗的粗人,也没有追逐打闹的小孩。
穿着黑色制服,戴着大檐帽的警员对出入者进行简单的检查。
他们昨天就约好来这里转一转。飞艇的模型、钟表的剖面,还有那光怪陆离的油画,无不吸引着观众的眼光。
“这是基督1852年,复国独立战争中用过的枪。胜利型,听说后坐力不小。”卢俊濠想抓住这次机会,卖弄一番。打了三年的复国独立战争,他们才赶跑了侵略者,1854年建国。
小坛俯在展台的玻璃上,端详了一会儿。而小妍则丝毫没有兴趣的样子。
“那个年代,国外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勋爵分别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惜那时我国还忙于内战呢。”卢俊濠介绍说。
“是呀!”小坛应了一声。
现在的九甸国,就是那一辈人从鲜血和硝烟之中建造起来的。
“基督1800年,伏打发明了堆积电池。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魔效应。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魔感应现象。”卢俊濠介绍着一个世纪之前的事情。
“魔法?”小坛问。
“对。1851年,西方几个大国签署了《国际反魔法协定》,那时才几个成员国。也就是后来的《全球禁止魔法与电力公约》,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公约都加入了这个公约。”卢俊濠对这些记得很清楚,他以前看过上个世纪电、魔方面的书籍。
“真不知道,要是人们都去研究魔法和电力,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小坛感叹道,目光注视着远方。
“可别这么说,禁止前的一年,仅仅‘符国’就有上百人死在了这上面,这是个,很危险的东西。”卢俊濠强调说,运输电力的线路,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使人丧命。他本科时听一个老师说,那老师的一个老师在九甸加入这个公约前,曾经参与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模仿卢瑟福的实验。他们观察到卢瑟福的粒子束在魔力场中偏转。
很不幸,就像中了诅咒似的,凡是做类似实验的人,都死于奇怪的疾病。
“这是我国第一架飞机的模型。双螺旋桨的。”卢俊濠介绍说。
小坛凑近,睁大眼睛盯着那飞机模型。基督1890年,西方工程师克雷芒第一次试飞成功。1904至1905年,莱特兄弟解决了飞机的平衡问题和操纵问题,实现了38分钟的飞行。九甸在1918年通过模仿,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两排机翼,一上一下,中间夹着汽油发动机。
由于汽油的产量太低,价格太高,飞机的应用极少。而使用煤炭的飞艇,载重大,成为了航空的主流。
“不是我吹牛,我都会开飞机。”卢俊濠自豪地说。
小坛白了他一眼,没说话。
游览完博物馆,卢俊濠又很客气地请二位吃了饭。
“听说你父亲是京城的大官?”吃饭时,小坛轻声问他。这让卢俊濠没有反应过来,他忽然觉得小坛这话问得太早,这才第一次陪她上街呢。再加上,他怀疑小坛是看上了自己父亲的身份和地位,才和自己突然就“好上”了。
“你听谁说的……”卢俊濠愉快地否认,“充其量就是个打下手的小吏。”
卢俊濠有些紧张,因为他觉得小坛很了解自己,肯定是下了功夫的,当时也是她先喊自己名字的,现在她又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官员。卢俊濠一边咀嚼一边思考着,眼前这姑娘要么是想嫁给自己,攀上一个京城的官家,要么是骗财。卢俊濠有否认了骗财的想法,因为骗财没必要招惹上当官的家庭。
“有个好爹真是好呀。”小坛像是哀叹,也像是抱怨。
听了这句话,卢俊濠才觉得自己有点多虑了。
“别……可别这么说,我觉得嘛,人生还是自己走出来的。有些人出身卑微,还不也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名流。有人继承万贯家财,还不也是会沦落得家徒四壁。”卢俊濠宣扬着自己的价值观,他不知道,小坛会不会接受他这一套。
“我,我还不是我父亲非得要我来春松四厂的。”
小坛扯开了话题,又说了些别的。小妍则几乎全程没有说什么,就是默默地听着。卢俊濠能理解小坛为什么会带一个人出来,这也是为了安全嘛。
回到工厂,卢俊濠又一头钻入了工作之中,不再去多挂念别人的事情。他只想,把这个鱼雷做好,做到国际上的高水平,而不是完成一项上面的任务。
“苏先生,我想再去仓库看看。”卢俊濠小声地说着,既然要研究下一代的武器,那么现役的就应该多看看。
“我觉得,拿一个出来,在我们组办公室拆了,也无妨。”苏傲靠在椅背上说,男爵的爵位和几十年的资历,让他敢想敢做。
“这,不太合适吧……”卢俊濠觉得没必要拿出来,他自己去仓库看看就好。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苏傲反问到,然后放缓了语气,慢悠悠地说:“我知道,现在泥鳅-5的产量还不高,每一个的造价呢又有点高,但这有什么要紧的。”
“我觉得……没必要,能节省就节省。”卢俊濠小声说,他毕竟是年轻人,不敢折腾大的。
苏傲想了想,觉得也可以,就开了张纸条,要他去南仓看一看。
卢俊濠第二天,带着图纸和测量工具,就直奔仓库。
卢俊濠站在仓库门口,对着“严禁明火”的字样笑了笑。陪同的一名仓库管理员则不觉得有什么好笑的。
在登记本上面签字,写下进入时间等信息,管理员才打开大门,让卢俊濠一个人进去。
“一、二、三……”卢俊濠习惯性地数起了鱼雷的数量。
“不对呀……”卢俊濠又数了几遍。察觉到泥鳅-5少了几个。卢俊濠有确认了几遍,只有十四个。
“这么大家伙,自己能跑?”卢俊濠感觉奇怪,他蹲下来看了看地上的灰尘,能确定之前的鱼雷是摆在这里的。
“可能是调走了吧。”卢俊濠一抿嘴,没有多想,毕竟这鱼雷又不是他的。
离开仓库时,他签字时多瞄了一眼,发现并没有鱼雷出仓的记录。
卢俊濠这一下彻底紧张起来了,心跳加快,耳朵稍稍泛起红色。自己是不是第一个发现的?还是说正常的调度根本不需要在这里登记?是发现了惊人的秘密?还是自己见识少?
“最近有人从仓库取货吗?”卢俊濠装作随意地问那个管理员。
“啊?”管理员并没有回答他,“我们三班倒轮流上班的,我又不是一直在这里盯着。还有,你问这个干吗?”
“没,没什么。”既然管理员没有明确的回答,卢俊濠也没有明确地回答他。
卢俊濠回到推进装置的研究组,趁没别人的时候,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苏傲组长。
“泥鳅少了?”苏傲很惊讶,靠在软座椅上,望着卢俊濠。
“少了4个,我数了好几次。”卢俊濠回答说,他确认自己没有数错。
或许是理工工作者的一种默契,苏傲没有问他有没有数错,他是相信卢俊濠没有数错的。或者说,他觉得卢俊濠数错是一种低概率事件。
“你觉得我们厂有贼?”苏傲试探性地问卢俊濠,他一时半会也想不通怎么会少鱼雷。
“不,”卢俊濠迅速否认,他一个实习生,怎么会随便怀疑别人厂出贼了,“那么大的铁疙瘩,谁偷的动?”
“这倒也是,没有运输器材,是拿不走的。”苏傲回答说,但他也知道仓库的天花板就有吊机,当时就是这么运进去的。
“先生觉得是怎么回事?”卢俊濠把话语的主动权给了苏傲。
苏傲微笑着,倚在椅子上,让他来回答,出了事,那不就是他负责了。
“我觉得呀,是正常的工作调度。有空我给你问问。”苏傲自然用最合理、最正常的猜测来回答,再加上一句“有空我给你问问”,则让卢俊濠不继续问下去。而打心里,苏傲也开始怀疑起这件事来。
卢俊濠回到宿舍,把鱼雷少了几个这件事说给和他一同来的同学说,那同学也觉得就是正常的调动。卢俊濠也就没有多在意这个了。过了几天,苏傲告诉他,这些鱼雷是调到榕山基地去了。苏傲问到了答案,也就没有深究。
戴上口罩,连头发都包裹起来,穿着白大褂,就连脚也要裹上鞋套。卢俊濠腋下夹着文件袋,一只手拿着通行证,进入了计算室。
“怎么,你们也在这?”卢俊濠惊讶地望着正操作这机械计算机的小坛她们。
几台电风扇对准了计算机吹风,但房间里依旧炎热。楼下的四台蒸汽机牵引着计算机的处理器工作,用弹簧完成加法,累加完成乘法。齿轮连成串,作为存储单元,而连着金属珠子的弹簧,则是寄存器。每一个部件都尽可能做的小,再堆积成庞大的计算机来。排除动力部分,这个计算机占据了一整个房间,这么大的计算机,也存储不了多少内容,只有工厂里用得着的几个程序。而运算速度也不算高,毕竟中心振子的频率也只有几百赫兹。
噪音让她们有点听不清,看得见的是,小坛和小妍脸颊上都是汗珠。
纸张从一旁的打印机里缓缓走出,打印一行就要好几秒,但这比手工书写要快很多了。只是打印不出汉字来,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才是最有用的内容。
一张没有线条,数字都整整齐齐排列的表格,就这样打印了出来。
“你们航运也要用计算机?”卢俊濠疑问,加大了音量,才避免被噪音遮蔽。他是来算螺旋桨应力的,手工计算的话太复杂了。全厂只有这一个计算机,还不如他们大学呢。
“算的是大江的潮汐。”小坛很冷漠地回复,还注视着那一个个仪表。
“水文局不发布?”卢俊濠又问,他觉得,这种公共信息应该是统一发布的。
“我们码头又不公用。”小坛还是很冷漠地回复,她似乎忙不过来。
卢俊濠在旁边注视着,也没有多打扰小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