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天,正巧赶上了老家的赶集。好多年没有去赶过集了,忍不住想去凑凑热闹。
还没进入集市,车辆便开始有些拥堵,看来是不可能把车开进去了。我们一家果断放弃坐车,徒步走向集市。
我家俩小儿不知道什么是赶集,只吵吵着什么时候到好玩的地方。一路走过来,原本宽阔的街道两边停满小车,有一条道甚至拦住进行临时关闭。因为这条路的两边摆满了卖东西的临时小摊位。
这些小摊贩子,只有到赶集的时候才会出现在这里,吆喝着卖东西。后来,镇上为了方便大家买东西卖东西,又修建了农贸市场。市场内是固定的蔬菜肉干货一类的摊位,市场外的广场上则是搭起的临时市场,有卖衣服、卖鞋、卖吃的啥都有。
我穿梭在赶集的人群中,声音嘈杂又亲切。这里是三镇交汇处,也是三县交汇处,人来人往,注定了这里的集市要比别镇的繁华热闹。
小时候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去赶集,而且最想去赶集的地方就是这个小镇。因为这里卖的东西特别多,这里的街道呈十字型,内街套着外街。逛集市的时候,一路走一路看,走走停停,好不悠哉。
此刻,这里还是一如过往的热闹。摊贩吆喝着卖自己的东西,声音响亮。在这满大街的讨价还价声中,总能穿透到你的耳朵里,吸引你的注意。
当然,还有些人是不用吆喝的。他们大多是蹲坐在那些大摊位之间的缝隙里,地上铺一张编织袋子,上面摆上从自己家带出来的一些当季小菜水果、干菜之类的东西。他们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大清早出发,步行好几公里,肩挑着担子赶到集市,占据有利位置,把家里多的拿出来卖换几个零钱。
我把父子仨打发到儿童游乐场后,借口买东西,又一个人逛起来。一个人在各种摊位前走走看看,看他们买水果、加工香肠、买本地鱼……这种感觉,就和我平时在城里逛菜市场一样,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不用人刻意地去做营销活动,更不用去投放流量广告,每五天一场,附近的人自然便吸引过来。小时候的我曾问过自己母亲,为什么要赶集。母亲回答我,是为了方便大家买东西,平常时候很多东西镇上不一定有,要等到赶集那日才有。
我又问母亲,为什么要等五天一次?母亲说,赶集是每个镇轮流着来的,每个镇上的赶集时间不一样,有些镇逢二、七赶集,有的镇逢四、九赶集。母亲还告诉我,那些摊贩实际上每天都要赶集,今天这个镇,明天那个镇。听过母亲给我的回复后,我好生羡慕他们,真好,可以天天赶集。
现在想买东西,镇上有了超市,有了儿童游乐园,有了甜品店……几乎不用等到赶集就能在平常满足生活所需。可是,人们还是喜欢赶集,还是喜欢在这一天约上邻居亲朋一起赶集。
那些架着五颜六色临时帐篷摊位的小商贩,还是和以往一样,你可能昨天在隔壁镇见过他,今天又在这见到他。他们的摊位也和过去不同了。以前下大雨的天气,没有几个商贩敢冒雨卖东西,因为怕被雨淋湿。现在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大大的帐篷遮挡,不用再因天气匆忙收场。
“哎……本地鱼咯!刚打捞起来的,不多啦……”长长的尾音,浑厚又清脆,一位中年男子正用手抠起鱼嘴,拎给路过的人看。走过的人,有人驻足询问,有人直接无视。
这有买有卖、自由选择的场景,让我备感亲切幸福。我们能在人群里比肩接踵而过,人与人的距离近在咫尺,没有疫情的担忧与困扰。这里像极了一个偏安一隅的小世界,人们因赶集而来,因赶集而去。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70篇,1312字数,共累积138469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