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19岁的小将门希克击败偶像德约科维奇斩获个人职业生涯首个大师赛冠军,激动到双手掩面。赛后少年紧紧拥抱了自己的偶像,“你就是我能站在这里的原因。”
少年战胜了偶像,在网球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这是偶像的意义。
最近还看到了董宇辉和周杰伦的梦幻联动,董难掩心中喜悦,说在读书的时候,听了周很多歌,听他唱“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漂亮的让我面红的可爱女人”“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后来他长大了,听《稻香》“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才叫做意义。”
董说,偶像和自己都在长大,找到了自己的爱人,有了家庭,生了孩子,好像很多事情都变了,但是每次一听他的音乐和熟悉的旋律,就感觉这一切都没有变。偶像没有变,他也没有变,还是当年那个无比认真的少年。这是偶像的意义。
几天前,我从书架上翻到了姚明的自传。记得那是我初中时“斥巨资”买的。作为中国首个NBA选秀状元,姚明真诚、幽默的性格或许也是那么多人崇拜他的原因。
一个人能成为偶像,身上必然有大多数人想拥有却不太容易拥有的一些东西,或是事业的成功,亦或是完美的坚持。
对于我来说,李健是作为我偶像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应该会一直是偶像进行时。虽然《一生有你》很火,但我对水木年华时期的李健却没什么印象。真正开始着迷,还是从“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的《传奇》开始。后来是《向往》,“多想你在我身旁,看命运变幻无常,体会这默默忍耐的力量”;《贝加尔湖畔》“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再后来, 我重复听了他每一张专辑的每一首歌。听他在事业低谷时的《完美坚持》,“眼看秋天金黄了寂静的山谷,而我还在春天里挥汗忙碌”;听他唱《璀璨》,“生命如此无常,我总是一样,不停地追寻我终要失去的”;听他的《水流众生》“有没有这样的水能洗去所有的沉迷,让众生轻盈,可是我能如何,总是越要越多最后要解脱”……
“我在雨中听他的歌,在雪后听他的歌,在回家的车流中听他的歌……忧伤、平静、烦闷、快乐,我将自己复杂不为人知的心绪全然地交付给他的歌声。在他的音乐里,也唱着我的成长和爱情。所以,我无法不爱他的歌。”这是鲁豫的感受,同样也是我的。更多的是,他的歌,总能让不管处于何种状态的我平静下来。
除了平静,他还将余华引入到了我的生活中,开启我的阅读之旅。李健说,余华是他最喜欢的作家。所以,我买了余华一整套书。从《活着》《细雨中的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到《文城》《兄弟》《山谷微风》,都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然后因为余华,我又开始读苏童的《茨菇》《西瓜船》《黄雀记》,人性微妙的善与恶,在他们细腻的笔下跃然纸上。现在,余华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
后来因为余华和苏童常驻的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知道了更多的文学名著,《乞力马扎罗的雪》《变形记》等等又充实了我的读书清单。
我不奢望有一天能像董宇辉一样,在偶像面前讲听他这些歌的故事,更不会奢望能像门希克一样战胜偶像,成为偶像。但我依然会“迎着光,不怕流浪”。
说到我的偶像,就不能少了王楚钦。他可能还不能称之为“偶像”,只是他在赛场的恣意张扬,在困境时的不屈意志,在捍卫国球荣誉面前的无愧担当,当然还有肤白貌美大长腿,哈哈,都是我想要却还未曾拥有的。他和孙颖莎的cp 好像也只是国乒造星时代的一场流量狂欢。他既“肤白貌美”,又“恣意张扬”;既“杀伐果断”,又“率真可爱”,他还在追梦。媒体把粉丝们塑造成他追梦路上的同路人……姗姗说(我的朋友):媒体总在制造对立的同时展示美好。
好了,关于偶像的意义就写到这里。写这些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不知是什么力量驱使我把这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或许,这就是偶像之于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