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 am after 17
第一次听陈绮贞是在初中时期,同学的MP3里收录了一首《after 17》。耳机里一个清澈又带有些倔强的女声,伴着吉他,浅声吟唱着属于少女的觉醒与失去。
那年,我14岁。
歌里唱着的17岁,在当时看来真是远的够不到的未来。属于青春期懵懂少女的情愫除了向歌声寻求慰藉,便是向自己--这个只属于自己的玩具倾诉。
我借来了同学的MP3,伴随着陈绮贞的歌声,从立交桥下走过。太阳很晒,明亮地光线晃的人头痛。没有手机,没有手表, 便提起路边的IC卡电话机查看时间。街上的人很少,马路被蒸烤,冒出歪曲的气。
我一个人,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会长成什么样的大人,更不知道我的皮肤什么时候才能变白。我只知道,陪着我的,是你的声音。
这是成长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孤独。
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
05年,《旅行的意义》这张专辑横空出世。还是那样干净的吉他,还是那样清澈与倔强的女声,伴着吉他,浅浅的哼唱着:“你看过了许多美景,你看过了许多美女。。。”
我开始一个人住,那年我15岁。
由于太喜欢《旅行的意义》这首歌,我连手机彩铃都换成了它。睡不着的夜晚,贴在地板上,整个人像是被摊开的水母,紧紧地粘在冰凉的地板上。持久的黑暗,偶尔亮起的手机,独自一个人的我。
老爸每天会给我打电话,同时也就慢慢地熟悉了这首歌。后来,老爸也爱上了这首歌,他说,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想起那些我一个人在家的日子。他觉得我好可怜,但生活所迫,他必须在外地上班。
那时的好友,大部分已经离开了我的生活。我们曾在KTV点播陈绮贞的所有歌,他们在一起玩扑克牌,我静静地唱。然而,现在我们早已不再联系。
你离开我,这也许就是成长教会我的第二件事:失去。
还有多少回忆,藏着多少秘密
这是《小步舞曲》里的一句歌词,08年,老爸在售货员的怂恿之下买了一台性价比非常低的所谓奥运纪念款笔记本电脑。
这也是我的第一台电脑,那年,我18岁。
漫长而又枯燥的夏日实在需要依靠一些娱乐才能打发,我进入了疯狂看电影的一段时间。因为陈绮贞唱了主题曲,我便翻出了《蓝色大门》看。那个时候的陈柏霖还是一脸青涩的单车男孩,又傻又酷地扭过头对着桂纶镁扮演的孟克柔喊道:“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太过美好的单车男孩,太过美好的初恋情结,太多未知的明天,太多遗憾的昨天。孟克柔闭上了双眼,她最终看到的是谁?是张士豪吗?我不知道。
电影里的结局总是让人意犹未尽,而生活的步调却从不会因为你的迟疑而变缓。还没来得及反应,也没留下什么,我们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人。
所有留在心里的微笑、悸动,所有曾让我们哭、让我们辗转反侧的人、事、物,都变成了心里的一个秘密。白天,带起假面生活,难得喘息;晚上,找回自己,从回忆里汲取温暖。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成长教会了我第三件事:接受。
你是我,小心维护的梦
发专辑速度非常缓慢的陈老师,在我喜欢上她的这些年不过发表了三张专辑。
久违的《太阳》一经推出,便广获好评,然而我却觉得有些不是滋味:里面不仅有之前收录过的歌,还有重新写了词的一首原本由杨乃文唱过的老歌。
到了《时间的歌》,更是觉得不知所云,完全听不下去。
媒体对于陈绮贞的评价是:她是一个善于写出流行旋律的歌手,与同期歌手张悬最大的不同是,陈绮贞太知道听众想要什么,所以总能写出流传度很广的旋律。而张悬则不然,她总是唱着自己风格的歌,尽管那些歌曲有时并不好唱。
不可否认,陈绮贞已经不再是那个抱着吉他唱歌的小女生,她变成了一个明星。而我对于偶像的走红,则抱着非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我不希望她被太多人知道,否则就会变成烂大街的无聊存在;另一方面,我又希望她红,不然何以营生,何以继续创作出更多的好歌呢。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我也不再是那个走在马路上怀着心事听陈绮贞的小女孩,我变成了一个大人,一个还没有活的很通透的大人。我开始不再那么专注地听她一人的歌,也不再逢人便说我对于她的喜爱。
我们从没见过彼此,她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女孩这么喜欢过她。她的歌声曾经陪伴着这个女孩走过了无数艰难的时刻,记录了无数幸福与苦涩的瞬间。她只是默默地唱着自己的歌,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想,这也许就是偶像的意义:她从未真实的出现在你真实的生活里,却一直陪着你,陪你哭,陪你笑,陪你长大,陪你变老。
然后,在长大之后,不自觉中,还会哼起最初相遇的那段旋律:
“一步一步走过昨天我的孩子气
我的孩子气给我勇气…
自从那一天起 我自己做决定
自从那一天起 不在意谁的否定
自从那一天起 听我说的道理
When I am after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