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过生日,说要为自己庆祝一下,然后8点到家就开始看《牯岭街》,一直看到12点都未看完,期间自己吃了牛肉和苹果,这没什么,但自己神经里面的那根发条开始松了,自己内心告诉自己,自己今天过生日诶,还要不要那么紧张,还要不要看书等等,算了,疯狂一次吧,给自己放个假吧。
今天早上起床,本来是6点半的闹钟,自己却习惯性的摁掉,然后在7点开始醒来,出去跑步回来已经7点40了,也就是我只有20分钟的时间写字和吃饭,当然这没什么,只是今天的生活开始变的紧张起来,自己不再是一个有余量的人,自己不能从容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可以说我效率可以高一点,但我想反问自己的是,你为什么不可以起早一点?
其实起早一点和晚一点也就20分钟的区别,但对你的心态是两种概念,一种是今天我有足量的时间,我要好好的规划这一天将怎么度过,而另一种是你看一大早就起来晚了,算了,要不今天就这样稀里糊涂过去吧,明天,从明天开始,我再起早一点,我再好好的规划自己的一天,所以尽管只是20分钟的区别,但是对于一天来讲,它可能是四五个小时的区别。
《牯岭街》是一部好电影,因为自己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违和感,觉得那个时候生活的人就该是那个样子,比《艋胛》好看多了,真实多了,但又怎样呢?这种纪实的影片跟你的生活完全没有关系,你的生活是看书,是写字,是编程,是做一切能赚钱的事情,它即使再真实,你再感叹,也仅仅落下的是别人的成功,衬托着你的平庸,我觉得这段时间自己必须实用主义至上,看书也一样,如果看书仅仅带来的是一时兴奋,而不是自己的现实实现,那就无意义。
昨天李波说自己后悔自己看书看多了,但那看的都什么书啊,是王小波,是哲学,这些无生活经历后的思想是难以承受的,是可以让人疯掉的,只有看那些实用主义,可以实践,可以旅行,可以增加能力增加思考的书才有意义,这样人会变得聪明,变的乐观,变的向上主义,所以看书和看书是不一样的,你看罗胖,看了那么多书,怎么没说自己郁闷,怎么没说自己对世界想不看,恰恰相反,他对世界认知的越深刻,他就越自信可以跃跃一试,改变一下这个世界,所以看书没有错,选择书才有可能犯错。
现在已经是7月份了,距离我想要从事人工智能行业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什么都没有做,python也没有学,彭璐给自己的学习资料看了,意义不大,都是通俗意义加上一些莫高深的东西,不值得参考,那接下来我怎样呢?找书看,然后模仿,至少深度学习这一块,自己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这应该是自己的方向,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先模仿别人,不要等着自己的Macbook pro到了才做,你现在就要看书找方向,等电脑到了立马下手。
自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得事情,它禁止你对自己说算了,它禁止你对自己的任何懈怠,你没有放松的那一天,直到你成功,否则没有谁看的起你,686是你的工作,保证2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保证1个小时的写字时间,这是你的未来,中午的时候看看单词,这是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别迟钝了,你没有任何优势,你必须拼命的往前推往前走,才能有这个时代弄潮儿的可能,其余的,我不希望你平庸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