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 鱼 闹 海(散文)
作者/吴中洋
小平岛,鱼贝之乡。
我是小平岛原住民,到我这辈已是七辈了。父亲活着时告诉我吴家原籍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长岛乡砣矶岛村。总之,吴家离不开带岛字眼儿的土地。小平岛是我深爱的故乡。
我还是喜欢没有旧貌换新颜的小平岛,理由是——原生态和蕴藏在原生态里那些有趣的故事。
小平岛是狭长的半岛,分东西海口。两个海口的距离最宽的也不超过两百米。夜里走在那条只能跑一辆解放牌汽车的路上,伸出双手,好像能把东西海口拽到一起,左耳的浪声,右耳的涛响,给予想象,那便是生动无比的蓝色交响曲,而更让人醉迷的是,那浪声和涛响里有鱼儿鲜活的跳跃。
小平岛鱼多,贝也多。
东海口主要贝多,蚬子、花蚬、蛎子、鲍鱼、大蛤、海虹、扇贝、海螺……当然,大小不一的蟹子、海参、海肠子、钓鱼用的管蛆也比比皆是。每次赶海,尤其初一、十五落大潮,那柳条编织的提筐,差不多是满的。放眼望去,海水退去的滩涂,男女老少,撅着屁股的姿态在夕阳下如刺甲红(蟹子的一种)在爬行。海风吹拂,不时还有渔歌伴唱。东海口还有一景招人艳羡,那就是五一节过后,因洋流作用而出现在三砣子鲅鱼食抢滩的一幕。老实说,那是小平岛人的节日。每逢这个时节,每逢这个时节的半夜,舢舨载着小平岛男女直扑三砣子,那云集三砣子的喧哗声仿佛是在凭吊因抢滩而死的鲅鱼食。虽然场面犹似沸反盈天,但在我看来还是觉得不那么撼魄震魂,它与出现在西海口的刀鱼闹海要逊色好多倍,可谓小巫见大巫。不过,在我八岁以后,西海口的刀鱼闹海彻底绝迹了,何因?天知地知。
我最喜欢秋天的海,因为秋天的海最蓝、最肥,同大地一样,是收获的季节。当夕阳的余晖照在被秋风拂撩的大海时,海就像情窦初绽的少女,抖着湛蓝湛蓝的纱裙,那脸庞泛起的片片红润,如同秋日里的苹果。一望无际的海面,点点帆影,时隐时现,像海鸥海燕,舞蹈着浪花的婀姿。而到了夜里,当月亮现出圆圆的脸且微笑地出没在空中时,双手捧起瓦蓝瓦蓝的海水,朝天一扬,你就会发现,涌动的海会飞出无数颗小星星,锃亮锃亮,宛若夏季藏在草丛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好看极了。父亲告诉我,那叫海火。有海火,刀鱼就要闹海了。
八岁那年快临近中秋节的一天夜里,父亲突然把我叫醒。“儿子,想看刀鱼闹海吗?那就快穿衣服。”我一骨碌爬起,眼睛睁得老大。母亲赶忙帮我穿好衣服,口还不停地叮咛:“他爸,黑 灯瞎火的,可要小心。儿子,到了海上,一定要听爸爸的话,别在船上乱蹦乱跳。”我提着瓦斯灯,尾随在父亲的身后,心甭提有多喜。很快,我和父亲来到海边,跃上早已备好的舢舨上。父亲搬起黑黝黝的大橹,双手像钳子,卡住大橹,而两只脚好似钉子一样,立在后舱。“儿子,瞧爸的,让你开眼界的时候就要到了。”父亲摆开大橹,迎着夜的海风,奋力地朝海湾的中央摇去。偌大的海湾,没一会工夫,几十条小舢舨,像放飞的风筝,在海湾里,抖起了渔家人的豪情。被瓦斯灯映得通亮的海湾,橹声会同着渔家汉子粗犷的吆喝声,在秋夜的海上,交响出了一曲黑褐色的乐章。那船尾一圈一圈被橹桨搅起的浪窝,犹似冰面上转动的陀螺,旋出渔家汉子与海如胶似漆的依赖情愫。海,今晚要敞开胸襟痛饮渔家汉子的剽悍。不知是谁大喊一声:“看,快看呀,刀鱼来了!刀鱼开始闹海了!”
刹那间,远处一道白光划破了静寂的夜海,成千上万条刀鱼,似风暴、似狂澜、似决了堤的洪水、似脱了缰的野马、似飞流直下的瀑布、似坠落的陨石,冲破黑夜的围栅,撕开海流子的封锁,不顾死亡的厄运,以排山倒海之势,雪崩般地涌向海湾。海,顿时银蛇狂舞,像开了锅的热水,浪花叠叠,波涛激荡。海湾成了银色的世界,成了欢腾的世界。只见,父亲半蹲在舢舨的后舱板上,猛地甩出鱼线,随后拼命地回收,滴着水珠的鱼线在父亲的手上像着了魔似的,窜出海面,上下翻飞,速度之快,令我眼花缭乱。“噌”的一声,一条半庹长,约有四指宽,三斤多重的刀鱼,明晃晃地被父亲从水面上提起。刀鱼在空中,像舞者手上挥动的银绸,上下左右不停地舞动。我见状,拍着小手,和鱼一样,在船舱里,又蹦又跳。无数条刀鱼的鱼鳞,把我染成了一个小雪人。蓦地,我发现父亲的脊背,在瓦斯灯的映照下,成了弓形且油亮油亮。此时,在所有小舢舨的周围,一条条喜得渔家汉子不能自已的刀鱼,在黑色的海面上,亮出了一道道雪色的光带……
不知不觉,从海的东方飘出一丝鱼肚白。晨曦在海面上慢慢地露出,朝霞把海与天连在了一起,勾勒出一幅缤纷绚丽的图画。父亲的小舢舨,连同那几十条小舢舨,载着满舱的刀鱼,银装素裹地在微微起伏的浪尖上行驶。这时,不远处又传来了粗犷的吆喝声,瞬间,吆喝声响成一片。父亲边摇着大橹,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酒瓶子,一仰脖,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接着,父亲也扯着嗓子吆喝了起来。海风将父亲的吆喝声传得很远,很远……
时光如梭。而今海火可见,但再也听不到那渔家汉子粗犷的吆喝声,再也见不到刀鱼闹海了。小平岛只在我的记忆里无声述说着那缠绵不断的故事。
2013-6-11写
吴中洋,字沫石,男,生于大连。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中国民盟盟员,辽宁作协会员,河南省中原企业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陕西省书画院院士,中国中央书画研究院理事,国宝级书画大师李墨先生弟子,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他是东北三省当代首位出版文集的作家,其代表作有20万字《在医生诊断之后》、70万字《沉重的海》、45万字《伊苏尔小站》、70万字《废墟上的云》和35万字《丘明达》5部长篇小说。2013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成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