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想起了小学时候的一个场景。有次暑假,我和几个伙伴去学校玩,碰到了校长。在校长室里,不知说到了什么,他说我最大的问题是华而不实。那个时候我十多岁,不但不懂啥是华而不实,还误以为是“花而不实”,花咋会不实呢,是只开花不结果吗?这些念头一闪而过,我继续我的学习和生活。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又想起了这句话,我觉得校长说的话是对的。人最难的是认清自己,以前我还不信,但现在我越来越认同。
几年前,我还相信世界如童话般美好,好人有好报,努力有回报。我拒绝去看社会的阴暗面。记得我第一次去儿童福利院,我没有碰一个孩子,心里还吓得要命,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那个时候我心里有个模模糊糊的声音:真相是丑陋的。
后来的后来,我被强迫面对一些真相,再后来,我主动去发现一些真相,我慢慢的知道,真相并不丑陋,丑陋的是认知受到冲击而产生的耻辱感。这种耻辱感还会伴随着强烈的自我攻击。这样的日子比较难熬,对内攻击,对外愤世嫉俗。
后来我看了一本书《人类简史》,这本书我看的很难,因为它调动了我的对抗情绪,我边看边想,怎么戳破怎么戳破怎么戳破,看到最后,只剩下无能为力。几千年的社会框架,几千年的文化捆绑,谁能打破!我们总是把以后寄托在下一代,可谁又能保证下一代不是我们的翻版呢!曾经对八九零寄寓厚望,现在他们已经很迅速的融入了社会的滚滚大潮里,和前辈们并没有两样。
今天早上,我迷迷糊糊的想工作、想人生,想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想哪些是自己的期待、哪些是自以为的自己的期待。中午的时候,我想到了许倬云,想他说的对内要安顿自己。在这个人人被宏大的东西吸纳揉碎,变成一群拿着唯一正确价值观测量别人的世界里,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多么重要。作为一个普通的生命个体,先照顾好自己的吃喝拉撒睡,从细碎的生活中感受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再做一些有余力的事情就好,不要考虑意义,没那么多意义。
“我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他会想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看东西要看它本身的意义,不是浮面;想东西要想彻底,不是飘过去,这是难得有的机缘。” ——许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