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纯银的微博,提到了一个词,让我感触颇深。什么词呢?
——媒体感
按照他的说法,媒体感是一种能够准确预测内容传播性的能力。
哎呀呀,这句总结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想如果世界上有超能力的话,作为一个内容运营,大概最想要获得的能力就是预测某篇文章能不能火。原因在于,只要能够有这样的预测,那么无论是内容的制作,内容是筛选,还是内容的分发。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事实上,所谓媒体感也算是我在媒体混了一年所来带的收获,当然这种收获,并不具体。像浮在我头顶之上的一抹云,不断地盘旋,盘旋,却总是不落下来。所以当出现一个词,把这种能够把我之前的收获具象化,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拿了个羽毛,扫弄到你的心窝里。令人感觉高兴之余,还特别想拿脚狠狠的踹他。
屌!怎么早不出现呢?!
当然扯淡归扯淡,还是跟大家说说,所谓媒体感的获取方法。
我之前一直做的是互联网的评论工作,也是网上经常被喷的所谓互联网分析师。当然被喷是很正常的,毕竟你刚做的话不懂吗,喷着喷着如果底子不错的话也就出来了。
首先说说这个行当的特点
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字来衡量。短,平,快
所谓评论,就是新闻出来之后的二次加工,新闻如果说一块刚卸下来的鲜肉,那么所谓评论工作者就是厨师。他们将单纯的新闻,分之解析,从而让小白们能够很轻松的获取这条新闻背后的结论,以及得到这个结论的一系列逻辑和背景。
为了让小白能够吃的安心,吃的放心,所以整个的文本,首先就不能太长,因为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长博文,也就是超过1500字的文章,已经很难调动起用户的观看欲望。这一点你可以从RSS的落寞、微博的兴起上很明显的看出来这种趋势。
所以字数就要削减,而且一切不必要的修辞,比喻都可以不要。
这就是所谓的短。
那么什么是平呢?因为之前说字数要削减,所以一篇文章通常只能承载一个结论,再多,你的论据就没有地方放了。而这个时候,所谓的平,就是能够用大白话,将你的观点说清楚,将你的逻辑说明白,如果把你的一套说辞,给跟这个行业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都能懂的话,那么这一篇文章就是好文章。这就是平。
那么什么是快呢?
这个很好理解,对于所有关心新闻,但又看不懂这个新闻到底意味着什么的人,你的解释来的越快,那么他越高兴。而且由于新闻通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评论的时间太晚,意味着,这波浪潮已经退了,除非更为深度的报道,否则很难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
背景是如此,当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过这不重点,重点是接下来就要说说,所谓媒体感的获取了。
媒体感获取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写——获得反馈——研究用户想看啥(有价值的信息)——再写,这种循环每天走个几次。
反反复复两三个月的时间,大概就能够对这个行当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这多简单啊。铺垫了那么多,最后扯了个这么简单的答案,真有病。
诶,其实不是。
对于用户来说,他通常的想法是,最短的时间,获取最重要的信息。而这种重要的信息,无一不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学习才能够获得的。因此来说,通常情况下,只有你对这个行业,有着比较深的认识的时候,才能够写出短平快的好文章。但是对于没有媒体感的人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短平快的文章。
那么这里就要问了,没有媒体感写不好,怎么办?
答案是,继续写,继续想,不断的练习是这个事情的唯一捷径。当然了,之所以说唯一捷径,也是因为我也没找到第二条路。。。囧,不过这里可以给出两个核心的点作为参考。
一个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提供价值,这种价值,不是写完之后别人说,而是在写之前,就已经明确的。这种以文章价值为核心的理念,是你文章能够持续进步的动力。
第二个是,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去表达,错了无所谓,先让自己爽才是写文章的硬道理,毕竟你连自己都high起来,通常也很难让别人high起来。
得今天就先扯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