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中的成人,认为敢于触碰鸽子才是勇敢,像男孩这样和鸽子保持距离静静观察,就是胆小。
例二中的成人们,没有这样想,她们对于男孩用自己的方式和鸽子互动,感觉顺理成章。
由此可见,对于勇敢这个词,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其实,勇敢和莽撞也就一步之遥,估计孩子若真跨到那一步,例一中的家长们就会更焦虑。毕竟胆小多份安全,而莽撞之人却经常会与危险为伍,让看护的人更为提心吊胆。
若把性格看作一个花苞,里面住着四个精灵,它们分别是感情型、现实型、聪慧型、冒险型。除了聪慧型,人们对它不太了解,其余三个都是见其名就可洞见其真本性。
四“人”性格迥异,探索世界的方式也大为不同。
冒险型像跳动的火,它善于用身体感官、肢体动作去了解世界,勇敢和鲁莽都是它的行为写照。感情型犹如风中桃花,专职与人相处,在交流、碰撞、合作,体验中了解人的复杂情感。聪慧型像风像云又像雾,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放马走天下,懒惰是它,创新也是它。现实型像地上石头,有重量能站稳、棱角分明形状清晰,它的任务是在规则的世界里深入探索,对家长老师的吩咐最愿意执行。
例一家长希望孩子敢于用肢体触碰鸽子,无意中在培养孩子的冒险型性格。最后男孩一路喊着不怕不怕,貌似结果如家长所愿,性格中真的长出了冒险型。
其实不然,真正的勇敢需要和保护自己这一基本能力同步成长;真正的冒险型,也需要和另外几个“精灵”和谐相处,才能对人助益,否则反而会撕扯生命。
面对陌生环境先观察并保持一定距离,这是四型性格小人都拥有的行事风格,也是每一个正常生命为保证自己安全所采取的基本措施。
在触碰之前的观察中,感情型读懂对方感受,现实型找到相处规则,聪慧型感受对方整体生命气息,冒险型寻找最佳肢体触碰机会,它们各有各的任务。
我曾问过一个冒险型极强的初中女生:你小的时候如果面对一群鸽子,会怎么做?她说,先观察一会儿,然后就进去玩了。她还认为,所有的小朋友都会这样。
当然,四型组合比例不同,就有了不同性格的孩子,他们面对陌生环境观望的时间会有所不同。冒险型孩子,静观时间最短,动手触碰的时间最长。
案例中两个男孩儿,性格组合都是感情型和现实型强,这种性格在陌生环境当中是谨慎而又慢热的 ,和冒险型强的孩子相比,显得不那么勇敢。然而他们照样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性格之花开得更为丰满骄艳。
就如例二男孩,虽然始终没跟鸽子发生身体触碰,但却在专注和愉悦中,四个性格精灵各自增长了本领。现实型学会了如何喂鸽子,感情型来了一次“扶贫”实践,聪慧型使孩子和鸽子同频同感融为一体,冒险型则让他敢于轰走一只贪吃的鸽子……
不经意间,孩子性格花苞里的四个精灵共同合作,经历了一场风雨洗礼,积累了成年性格所需要的一块基石。
然而例一男孩,在一群成人“热情帮助”下,放弃了自己独特探索方式,让冒险型精灵脱离集体独自嗨了一把,这一貌似火热的性格展示,它的代价就是让四个性格精灵失去了一次难得的磨合机会。
性格决定命运,而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又直接取决于四个性格精灵的生长状况与和谐度。
没有一个父母长辈,不希望自己孩子有个好命,但是,我们生活中不经意间的更多呵护和干扰,都会亲手拆除孩子日后的好命基石。
这点,是所有家长绝对不愿做,但做了却又根本无法意识到的一个客观事实。
陌生环境里,孩子的思考、探索、体验比平日里要多得多,四个性格精灵携手做事的机会也更多。碰撞、磨合,磨合再碰撞,性格的生长与和谐在一轮又一轮的生命体验中得到完善。
要想达到这样目的,孩子的专注和愉悦非常重要。此时,孩子心门是开的,感觉是丰富向外的,头脑的理性机器也在随之飞速转动。
每个生命来到人世间并非一张白纸,而是自带特有的密码,只要外界给予一定的刺激,就会自动生长发展。
一颗黄豆,只要给予一定的温度与湿度就能绽出小芽;但一颗石子,再怎么刺激也无法抽枝长叶。这个不同,并不取决于外在条件,而是因为它们的内因截然不同。
黄豆里含有生命胚芽,所以稍加刺激就能生长,石头却没有。
如果养护者,能够在一定安全程度下放手让孩子经历整个过程,每一次游玩后,孩子的内在生命都能得到一次升华。反之,不是掐断了一次生命之水的浇灌,就是在生命之树上肆意妄为地削砍了一番。
冒险型孩子在行为上更为大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和现实型性格孩子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大不同。
现实型性格善用逻辑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从a到b从b到c,逐级前行,所以速度比较慢。而冒险性是跳跃式直觉逻辑,思维速度很快,它可以从a到c,再从c到g。到底如何跳跃的,没有定数没有规则,仅仅取决于瞬间外在输入信息和内在存储信息之间的触碰,尤如电石火花也如灵光乍现。
所以冒险型性格强的孩子,在短暂观察后的行动期间,身体应变速度非常快。万一发生什么危险,他们的肢体应对能力,远高于其他孩子。
这种快速反应,可以保证冒险型孩子少受伤害。当然它的前提是,其它几个性格也要和谐相随。否则在危险起来的那一刻,内在几个性格一打架,保护性动作就难以发挥到最佳。
这就像有些运动员,比赛状态时好时坏,成绩与状态密切相联。这就可推知,在比赛失利时,他们内在的四个性格精灵发生了矛盾,甚至相互掐架、拖后腿。
冒险型咬咬牙:“豁出去了,谁怕谁!”,
感情型愁上眉头:“哎呀,万一成绩不好,怎么对得起教练?”,
现实型着急地喊:“注意动作要领!”,
聪慧型仰天长叹:“哎,世事无常,最近运气不佳呀!”
……
如此看来,孩子在陌生环境当中并不一定要胆子大,而是要学会快速把握好勇敢与莽撞之间的度。
一般人认为,这种“度”靠教就能让孩子习得。然而心理学理论却认为,这种精细的度,只有孩子不断实践不断磨砺不断积累,才能拥有。并非简单的模仿和动作,而是要融进大量思考、判断后的行动,包括不断犯错,让失败变为成功的母上大人。
人为何要胆小?那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明不白看不懂的情况下贸然上前,安全系数就会大幅下降。
害怕,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明白个中规律。这种明白与否因人而异,你明白了不见得他明白。所以人群中,对同一事物,总会有人感觉安全有人感觉害怕,这跟性格大有关系。
比如,对于探险出游。冒险型性格强的,面临未知和一定的危险,就会莫名地兴奋,血脉喷张,产生强烈的想冲出去的欲望,表现得所谓的勇敢和大胆。而现实型强的人,同一种环境中反而会显得冷静,退后一步,重在考虑未知因素以及后面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即便性格都能和谐发展,不同的人,在陌生环境里,依然会有大胆和害怕之分。如果我们能读懂不同性格自我保护的不同方式,就不会像例一里的那些大人们,把专注观察的孩子弄“醒”,把孩子与鸽子之间的探索掐断,直接推着他“勇往直前”。
因为当孩子在成人保护下,加上一些动作模仿和刺激,完全有可能打破那层不安全的壳,把观察如何与陌生环境和平共处的任务交给身边人。没有了硝烟没有了心目中的敌人,只有蓝天白云小草红花,翠绿的枝头小鸟鸣叫,这样的勇敢,它的真正分量又有多少?
例一中那个男孩,最后表现出来的“勇敢”掺和了很多水分,与真正意义上的勇敢已经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