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年龄:37M
我的做法:少而精,同一系列的书一天最多讲一本,讲的时候多问些问题,慢慢讲
目的:1、同样的内容分多次讲的吸收效果比一次讲完效果好;2、我也想给孩子讲的时候多些发散,让她思考事物间的联系以及背后的原因;3、当读一系列的绘本时,如果时间轴拖的比较长,在讲新书的时候也能顺便回忆下之前的内容,这对于孩子的记忆力是有帮助的,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孩子对同一套书的理解深度是会有变化的,带着这个视角看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儿
缘起:绘本的精读(可能是朋友之前听什么课程后跟我分享的心得,也可能是我觉得联系很重要,所以觉得讲精、讲细比较重要),所以那时候精读在我脑中种下了种子。
发展:
娃两岁多时,那时我比较关注全感官发展,所以曾弄过几次把绘本的内容打印出来,然后把故事的人物剪下来,这样我就可以演绎故事了,这样娃不仅能看,还能动手移动故事中的人物,并且让孩子在一块黑板上看到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
大概娃两岁半左右,我基本开始每天给娃讲一本书,同一系列的书一周只读一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会讲的比较慢,重点围绕联系这块进行发散。一般就是我想到什么,然后就引导着孩子一起发散想下。
现在我们三岁多了,之前的讲绘本的方式我有继续保持,但是会结合学习力课程中教的一些方法,如“停下来,猜一猜”、“寻找故事的主人公”这两个用的比较多,关于情感带入部分,不会很刻意,但是有时候提问自然而言会问到
另外可能是因为拆书的经历以及听学习力的科学课及家长课,我现在跟孩子讲绘本时,会让孩子看着书上的图,然后抓住关键点进行复述。其实DK的书还是会比较适合的
场景一:关于恐龙的四个特点
思考点:如果让孩子记这个我觉得挺枯燥的,但如果让孩子看着图说,或者我模仿着让孩子说,孩子也是挺愿意的
我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孩子记住多少知识,我只是觉得这种记忆方式挺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知道有这种方法能帮助她记忆,万一以后要用的时候可以想到,另外我觉得这个对孩子抓住重点进行复述,也算是一种刻意练习吧
另外科学课上,老师一两页书,就能讲一节课的内容,所以我觉得,只要读深、读精,选一本好书,慢慢读,一本书足够涵盖一门或者几门学科的知识点了,或者说至少能包含部分知识体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