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的最后一天离开北京,2018下半年的第一个早晨在苏州醒来。诸位,下半年好。
我和张老师到苏州是6月30号晚上。
张老师选的酒店很棒,地铁临顿路3号口走5分钟,好找,安静又大气,酒店是参照园林设计,池塘假山一个不缺,池塘里有锦鲤有睡莲。视觉的放松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商业气息,像是古时候官宦人家的后院,连廊下兴许有个被父母指婚的千金,把丫鬟打发走,她一人在那里愁眉不展的喂鱼。
晚饭在酒店旁边不到1分钟路程的<玲蓉干锅>解决,俩人都饿了,看玲蓉家是周边几家之中人气最旺的就进去了。味道不错,糖粥是红枣的甜味,甜而不腻有点小惊喜。
吃完饭闲逛,发现旁边就是观前街,街口大大立着“中华小吃名街”的牌坊。饮食和纪念品超市真的多到数不过来,各种茶楼火锅烤串,一路的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和叫卖声。还没转完,张老师已经发出“住这肯定要胖死”的感叹,对此我举双手赞同。
说实话,尽管苏州也属南方,但在北京和苏州,我发现……自己真的不算胖!满大街都是我这样的姑娘,男生也很少见干瘦干瘦的。而大广州的众多男男女女看起来都很容易被打(tui)倒这是为什么。
到苏州第一天(7月1号),我和张老师顺着导航步行去找著名的<哑巴生煎>吃brunch,吃完去<拙政园>。都顺路。
我们走的是大路边的小路。不知该怎么称呼这些小路,它旁边就是水,再旁边就是马路。但仅仅一水之隔,氛围就完全不同,右边是21世纪,左边是80年代。苏州不止是小巷子,连主干道也是这样,水路贯穿全城(后来去杭州发现也是这样),只不过没人撑船。
11点半到了哑巴生煎,果不其然要排队。我们把生煎吃进嘴里已经是1小时之后的事。
店内装修还是解放初期的那些老店的模样,吊灯和风扇都透着三个字——年代感,想起抗战片那些卧底接头的地方,一个旗袍美人和一个戴礼帽的黄埔生,明里排队等生煎,暗里传着纸条,纸条上是可大可小的情报,之后不久,这家店掌柜的就换了人。
我和张老师被一共50块钱的午餐吃撑了。怎么讲呢就是,很感动,因为旅游胜地声名远扬的老字号,他,他太实在了。
<拙政园>的历史就不复制粘贴了。
我们没请导游,正担心看不懂,进了院子发现有导游机可以租,30元一台,押金200,在东门退。非入耳式的耳机(比较卫生),走到哪听到哪,每个点的典故和讲究都在里面,很贴心。
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理应是建筑/园林设计师/摄影们一定要来的地方。关键词“依水而建”,“移步易景”,走几步就不一样,回头再看又不一样,离了地图和指引,怕是要lost in paradise.
我们的感慨大致有以下几点:
1.讲究真多,大有乾坤;
2. 有钱人真会玩,任何朝代都一样;
3. 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应该是人类的本能;
4. 牌匾上的字有一半不认识,语文白读了。
拙政园出口处也有和景点主题相称的商业街,这儿全是丝绸店。
而我在爷爷这里看画画看了20分钟,买下了那只深蓝底的双面画仙鹤的布包。简单的白鹤,松柏,闲云蔽日。简单,但好喜欢。本来没打算在景区买东西,可我感觉不带走它会后悔,这可能就是眼缘?
接下来我就生病了。可能生煎上火,同时喝水少,嗓子搞事情了,伴随头疼和低烧,虚弱堪比黛玉。张老师陪着我去买药,建议休息。感觉挺对不起张老师的,但她时不时问我“你觉得好点了吗”,确实有人关心你会觉得病了也没那么惨了。
睡了一天,复活。听张老师的推荐,我们来找诚品书店,地铁时代广场站。也因为诚品书店,我决定以后不论去哪都要到当地购书中心转一圈。
文创区,320x157cm的创世纪,原画再现。这是一幅18000片的拼图,售价2498元。惊叹之余我看到旁边正在拼样板的店员姑娘,她身上丝毫没有浮躁的感觉,只有专注。我都开始羡慕了。在书店工作,可以拼图,你的烦心事能在这样的专注中大事化小。
还有,偶遇小王子。
回到驻地,为了照顾我凄惨的喉咙,张老师放弃了烤串和干锅,找到有汤锅米线和炒饭的<炒饭大师>吃晚餐。位置就是酒店旁边的观前街,出品还好,张老师也吃的很开心。
出于某些原因,我们的苏州之行要提前结束了。博物馆没来得及预约,也跳过了。离开之前我还是想去看一看寒山寺,对,就是那个“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寒山寺,公交20分钟就能到。
然而天公不作美。出门是阴天,路上狂风大作,暴雨说来就来,雨伞只能保护上半身。张老师机智的打车回酒店了,我固执的非要冒雨前行。最终我被拦在售票处对面的服装店,一个人在店里逛了仨小时,试衣服,和店员小姑娘聊天,她说开始梅雨天了,之后都会下雨。等到雨停,售票处也关门了。我带了一件淡蔷薇花瓣色的纱质连衣裙回去,它是我今天对寒山寺的全部概念。
夸一下,苏州很多公交站对行人很友好,人行和座位都宽敞,飞檐小亭子,让等车不那么苦逼。
回到酒店,收拾行李。我任何衣服都能叠成一样的尺寸,便于收纳。介绍一下折衣大法: 平铺,对折,尽量不重叠的折成长方形,最后卷起来装袋。像做寿司那样卷起来,因为卷着不怕皱,体积也很小,抽取方便,不会把别的衣服弄乱。
有点仓促,有点莫名其妙。
以酒店的某个窗口来收尾好了。抬头看到这样的光景,觉得很像一幅画。可能苏州就是这样的。
这一篇是我到杭州才开始写的,且在回广州的路上才完成。没有当即在苏州就记录,很多细节已经忘了。可时隔10天还记得的事,大概比全部记下更值得被记下吧。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苏州之行是模糊的,此时感谢照片,照片不能代替记忆,却已经是记忆最好的载体。苏州,应该是我会再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