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悠悠人生》(23)

轮渡过江后,再坐火车到中垾站下车,车站离家不远,傍晚时分,薛世光回到了阔别3年的大薛村。

村子里的人听说他回来了,都聚拢到他家,向他问这问那,当然,最集中的话题还是:日本鬼子要来了,我们怎么办?

昏暗的油灯下,十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焦虑,激动,七嘴八舌。

“日本鬼子长啥样?是三头六臂吗?”

“你咋回来了?是不是日本鬼子到了芜湖?”

“听说日本鬼子把南京城都炸了,人都杀光了,是这样的吗?”

“日本鬼子会不会到我们这边来?要是来了我们咋办?”

……

薛世光回答得很干脆:“日本鬼子也是人,没啥了不起,他们要是来了,我们就拿起锄头,拿起刀,和他们拼!”

“对!就这么干。”十几个年轻人齐声附和。

村里原先的族长薛大先生已经老了,他儿子接了他的班,村人便称他薛二先生。薛二先生听了年轻人的议论后,忧心忡忡,逢人便说:“世光回来,要出漏子了!蒋委员长有那么多军队,都不敢和日本人打,他还要用锄头大刀,和日本人的真枪真炮干,不是白白送死吗!我劝你们,不要听世光瞎吹。”

虽然受到了族长的压制,几个儿时的穷伙伴们并没有松劲,他们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商量着抗日保家乡的事。这中间,为首的就是薛世光和他的堂兄薛世忠。

转眼过了年关,农村就要春耕了。这时,日本鬼子真的过来了。

1938年4月底,一股日军朔江而上,从通江的裕溪河进入巢湖,占领了巢县城。

5月初,冯玉祥将军的侄儿冯宏谦和冯文华,在元山带领两千多难民,向皖西大别山区转移。

巢县的元山竹柯村,是冯玉祥将军的老家,抗战爆发后,冯将军从抗日保家乡考虑,派两个侄儿回来在元山开办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训练班办了不到一个月,鬼子来了,县城里的居民听说元山在办抗日训练班,纷纷跑到元山寻求保护。

恰在这时,训练班收到冯将军发来的紧急书信:为防止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巢县重演,应在日军占领巢城前,组织城里的居民向大后方转移……

冯宏谦和冯文华收到来信后,立即以训练班的200多名学员为骨干,组织巢城逃难出来的二千多居民西撤。当晚,难民队伍行进到巢西重镇烔炀河,住宿在小学操场,准备第二天西渡巢湖。

在这里,跟随队伍行动的皖中工委委员张恺帆和冯宏谦、冯文华开了个小会,分析形势,认为不能这样一跑了之,应该组织一支抗日队伍,留下来同鬼子干。

随后,召开难民大会,宣布了西撤的目的地,冯将军已作安排,是广西桂林。同时,号召青壮年留下来抗日保家乡。

当场有30多个年轻人报名,军事总教官冯文华根据训练班现有枪支数,挑选了13人,宣布成立巢县抗日游击队,并连夜返回元山,边训练边捕捉战机。

这是巢县本土成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也是皖中一带出现最早的一支民众抗日武装,因而在当地迅速引起轰动。受此举影响,烔炀河镇随后也组建一支区级抗日自卫队。

大薛村属于烔炀河区的管辖范围,得知这个消息后,薛世光十分兴奋。薛二先生不是说,我们拿锄头当刀枪成不了气候,是送死吗,那我们就跟着队伍干,这该没说的吧。

在此之前,堂兄薛世忠受大家委托,出去找队伍。他也是有目标的,他的老师方先生,听说参加了在元山的巢县抗日游击队,他要去找方先生,若能找到,和游击队联络上,再回来喊小伙伴们一道参加。

薛世忠已出去七八天,一直没他的消息,薛世光便和二头匠商量,与其这样干等着,不如到镇上去看看,如果真有抗日队伍,我们就参加这边的队伍。镇上离村子近,应该都是本地人,这样也能更好地抗日保家乡。

于是,二人结伴而行,来到烔炀河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欧歌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二部 打鬼子去 第十二章 区自卫队 轮渡过江后,...
    欧歌zy阅读 6,233评论 5 159
  • 欧歌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二部 打鬼子去 第十六章 新房夜话 饭桌上,母亲...
    欧歌zy阅读 5,205评论 12 54
  • 党史课堂 汪仁贵校长之所以没有忘记唐诗,是因为他和唐诗之间曾有过一段“伯乐相马”的轶事。 汪仁贵那时是宣传部分管理...
    欧歌zy阅读 5,631评论 11 121
  • 抗日战争时期,以巢南银屏山区为中心的皖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我们巢湖市也因此成为光荣的革命老区...
    欧歌zy阅读 7,541评论 4 103
  • 欧歌原创作品——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二部 打鬼子去 第十七章 重机枪连 1938年端...
    欧歌zy阅读 5,139评论 5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