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和《教父》里的两场枪杀戏。
A.
2015年口碑颇佳的韩影《暗杀》里,李政宰饰演一个卖友求荣的叛徒廉硕晋,三十年后因卖国罪被告上法庭时,却凭着自己的苦情表演把“吃瓜群众”打动而脱逃制裁,继续做着司令的职位。
走出法庭的他在闹市中window shopping,时意外发现了安沃允(全智贤饰)并尾随她进去癖巷,却是中了埋伏。安沃允握着枪问:“为什么要出卖同志?”廉硕晋惊慌不已地说: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会解放,我要是知道就不会了。”(个人认为这是整部电影最响亮的一句话,可惜导演并未将这类意识突出表现。)
随即安沃允和另一位同志冲他“砰砰”连射几枪,顿时廉硕晋站立不稳,倚到了墙角,头上礼帽滚落在地,一头灰白头发散乱开来。这时还没倒地,还在扶墙挣扎,那两人又连补几枪。
在子弹的冲击力下,廉硕晋居然跌跌撞撞地撞开了小院的木门,手里的拐杖松了手,整个硕长身体扑倒在门外的空旷地上。
估计此时身体已经中了十几枪了,他居然刚一粘地,随即挣扎着爬起来踉跄着继续往前跑。
空地里,荒草中,远处的天空青中泛黄,群山轮廓若隐若现。撑起的根根木架子上晾晒着的白布,在这些飞舞的白布当中,这个人像是一片掷入激流中的落叶,像是一只扇翅飞舞的黑蝴蝶,盘旋着离画面越来越远,离晕黄的阳光越来越近……最终伴着背景乐的一个重低音飘然倒地。
有人说这表演太浮夸了,我同意,但是这“浮夸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影片加分的。因为,对于商业片,我们都喜欢看“浮夸”。
B.
《教父》里,教父在水果铺遇袭后,麦克(阿尔·帕西诺饰)判断出索伦索必然要杀死教父,决心由自己参加会议,让克里曼沙事先藏好武器,即可杀掉索伦索和警长。
三个人在餐厅坐下,此时麦克心里可能还有一丝要和索伦索谈判的想法,但是当自己说出“你要保证不伤害家父性命”之后,却被对方敷衍回答。随即他去了卫生间,去取事前藏在水箱里的枪。
此时的阿尔·帕西诺用后脑勺和胳膊表演“水箱找抢”,大约20秒的时间(观众感受的时间肯定比这更长),中间还给了餐厅里两人一个镜头,更显得“找枪”时间之久,气氛之紧张。——甚至找到之后,画面中都没出现那把枪,观众只是通过麦克的背影动作,知道他找到了。
麦克回到餐厅,在索伦索对面坐下。镜头此时越过索伦索的肩膀,把麦克的脸定在画面正中心,随着索伦索喋喋不休地谈判,镜头一点点一点点向麦克靠近,靠近。相信这时麦克根本听不进索伦索在说什么(包括观众也是),他整个脸部肌肉绷紧,眼珠不安地极速转动,嘴角和鼻翼在轻轻抽动。待到镜头推近至麦克的脸充满整个画面时,背景声突然响起了类似火车呼啸或者玻璃破碎的声音,麦克站起身,冲索伦索脑门“砰”一枪,后者顺势后仰靠着椅背死去。
他又冲警长开了两枪,警长手按脖子挣扎两下,往前扑倒(脑门和脖子中枪却是往前扑),圆餐桌“哗”一声被压翻。——真的只有“哗”这“一声”,即刻再无声息,画面也近乎静止。中枪者再无丝毫挣扎,餐厅里无任何惊呼叫嚷声,侍者悄悄躲开,就餐的男人很快揽过妻子、离开。
这时镜头中是整个餐厅的全景画面,未给任何特写镜头,麦克迅速转身,从画面左下角走出(也是走出餐厅),这一瞬间激昂的音乐轰然响起,面对着空空的餐厅,中间是翻了的餐桌和两个死人。
从麦克起身开枪,到他离开餐厅,这整个过程肯定比他找枪的时间短很多。
以上,A的好戏是在中枪之后,B的好戏是在开枪之前。
假如用音乐给这两场戏打个比喻。A乐曲一开场即进入高潮,激昂、浪漫且持久。B乐曲以较弱的音符开场,克制而谨慎,经过长长的铺垫,最终倏然达到高潮、倏然结束。
假如拿包子来比喻。A是那种包子馅相对少的,但好在“馅”是在里面,于是就把皮上的褶子捏得漂亮些(这并没有错)。B包子馅的质与量都足够,因此皮要尽量薄而简洁,才能把那么多馅料包住。
如今,大多数人可能对A更感兴趣,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两者意义肯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