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寄辞
她17岁了,村子里不断有人来说亲,连邻县的媒婆也大老远地跑过来。可是她不想嫁,并非心有所属,可她就是不愿意就这样了了一生。
家门前栽了一棵枣树,晚上她就搬了小凳子靠在枣树那儿。就这样,轻轻地,轻轻地靠着,时不时唱上两句赶集市的时候从茶楼里听到的曲儿。两句,也只有两句,匆匆地路过那茶楼,也只听得这两句。可那又怎么样呢?她也就反复地哼着,也不嫌闷。
对门住着的,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也是村里唯一有文化的人。地主给他一大笔钱,让他专门到家里教那小地主,他偏不要。他说:“我走了,那其他想读书的孩子怎么办?谁来教啊?”
这个年代,有谁会去在意上不上学这个问题啊?他教书没有收入,便去卖豆腐脑。早晨教书,下午便开摊。
啧,傻子,守着那点骨气当饭吃,可谁又会在意村里少了个教书先生呢?他们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那教书先生出门时遇见她便会打个招呼,也不多讲其他。好吧,他就守着他的学识过一辈子得了。
没多久之后,她定亲了,是邻县一个卖米老板的儿子,平平无奇,可胜在家里富裕,柴米不愁,还有大把的闲钱。
她能怎么样呢?除了定亲她又能怎么样呢?迟早都要嫁的,不如嫁个有钱的,她这一生啊,估计也就这样了。
突然地,就这么不甘了起来,不甘心就这么平淡无奇地过了一辈子。所以,她诱惑了那教书先生,在出嫁的前一天。没有爱与不爱,只是欲望驱使。
后来呢?
后来啊她被夫家赶了出来,彩礼一分不剩全都要了回去。本来就没什么亲情可言,她爹她娘把她嫁出去,就是为了给他哥哥凑彩礼钱。教书先生搬走了,没人知道为什么,那个说着要永远给孩子们教书的人,就这样走了。
说什么刚理伦常?可笑至极。
后来,她被拐到了山沟沟里给那村里的人当老婆,说是一村,其实也没多少个人。她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她,没有人在意,也没有人去理。只是茶余饭后一块闲聊的村妇们会提。
“老张家那个顶好看的姑娘呢?”
“她啊?确实没见过了。你管这干啥?”
“我就问问呗。”
也就问问,后来,再也没有人想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