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第五天,装了门磁,每天上门捅鼻子,单人单管,每天健身但很疲惫,中午十二点准时犯困,满冰箱的食材,尝试了各种花样的搭配。然后兴奋的接到社区通知说可以解封,孩子不想上学,我还是有点憧憬的。然后接到通知,暂停解封,继续保持居家隔离,孩子真高兴,我~
今天翻看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家中之前囤积很多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历史书籍,争取都能快速浏览一遍。
一个人的先天条件、生长环境、童年经历甚至接触的人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的三观和处事方式。
个体心理学坚决否定心理创伤。它相信“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又以怎样的面貌面对现在的生活,皆由我们的人生态度决定。
追求优越性是人的基础心理需求。没有人不希望自己优秀又强大,但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错误的人生态度在于有碍于成长发展的“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优越情结则是一种“权势张扬”,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又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所以只能“假装”自己很优秀,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人生中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职业和两性这三个人生课题。这三大问题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如果敢于面对、完美处理就能收获幸福人生。反之,就会衍生出无穷无尽的问题,让你离一个心理健全的人越来越远。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太狭隘了,总是计较一时得失,蝇头小利,不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为他人做贡献。只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是毫无意义的。幸福即是共享感。所以,个体心理学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关注他人和社会,是去询问“我可以为你做什么”,而不是“你能给我什么”。
基于此,我们就要学会建立“横向关系”,而非“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即“我们虽不同但平等”,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受到别人的帮助会真诚地感谢,而不是觉得亏欠和受到束缚。纵向关系则立足于比较、竞争、等级划分,它其中暗含权力关系,本质是对他人的控制和操纵
一些内容来自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370402/
不管是阿德勒提出的合作也好,奉献也好,都是以首先改变自己为前提的。因为人生的路终究只能自己走,人生课题或许很难,但只要你选择面对,就已经是迈出最关键的一步了。
一些句子摘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