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师学普通话背后的发心

在早直播间里,雪师用普通话唱——“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好得霸占了所有人的耳朵。

接着,雪师用当地的方言唱——“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好几个要向上扬音节,像遭了霜降一样。

有个雪粉直接在公屏上打字:“雪师是被写作耽误了的歌手。”

雪师秒答:“我的写作,也是我的歌。

两种歌声一对比,立刻拉开了差距。也比出了雪师要对治的东西。从19岁当老师起,雪师就开始矫正自己的家乡口音。

哪怕持续矫正了40多年,雪师依旧乐此不疲,比小学生还认真。

三年前,我第一次看雪师直播,几乎听不懂雪师的话,1/3靠猜,1/3靠敬仰,1/3靠吸引力法则。

有一些新朋友不感兴趣,就放弃了早上五点钟的文化早餐。坚持下来的老朋友们彻底爱上了雪师的声音,吸纳的营养超远远乎自己的想象。

雪师为了让自己的发音更标准,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课。有些雪粉通过微信纠正过雪师的发音,雪师照单全收,全然接纳。雪师还说要对着注音版的《道德经》,把自己的普通话练标准。最近,雪师在跟一个教播音的老师学习,每天用足一个小时。

如《道德经》所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修行亦然——所有的“大”,都始于“小”;所有的“难”,都成于“易”。死磕小事的精神,不过是修行者在“以小见大”中,一步步向生命的本质靠近罢了。

当方言碰上普通话,偶尔走曲线的微妙感,有说不出来的韵味。雪粉们听久了就习惯了,习惯了就接纳了,接纳了就融合了。字字句句印心,点点滴滴契心,哪里还有分别呢。

雪师在直播间讲过很多类似的【一件小事】,既有理,又有悟,还有进阶方法,让每个雪粉受益无穷。尤其是【死磕小事】的精神,让人欲罢不满。

死磕小事的过程,本质是“以微知著”的积累。就像种树,每天浇一点水、松一点土,看似无用,却在不知不觉中让根系扎深;又像磨镜子,每擦一次去除一点灰尘,最终才能照见清净自性。

大家别误会哈,雪师练普通话并不是执着,不是想得到外在的赞誉,而是在【一天好一点】中利益更多的人。【时时利众生】已然是雪师的本能,哪怕在很小很小的事情里,依然付出十分的努力。

厚德载物,也载心,同时载着更多人的【基本功】。当我们像雪师一样,把一件小事儿做到极致,就是用全然的觉察把所有的障碍清零,专注力与智慧提升便水到渠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