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金字塔(Literacy Pyramid)是一种理论模型,常用于教育领域,以帮助理解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通过分层的方式展现不同层次的素养能力,通常从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开始,逐步发展到更高阶的能力和综合素养。素养金字塔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有所变化,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层次:
基础知识与技能:位于金字塔的底部,代表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是素养发展的基础,通常包括读、写、算等基本能力。
学科理解: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者需要理解学科内容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在相关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随着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者应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应用与创新:在金字塔的高层,学生开始能够创新性地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
综合素养:这是素养金字塔的顶端,代表学习者能够在多种复杂情境中,整合他们的知识、技能、思维和价值观,展示出全面的综合素养。
素养金字塔强调从基础到高阶能力的逐步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应对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这个图展示的是一个素养金字塔,可能来源于教育或心理学领域,用来说明学生或个人成长过程中各个素养的层次和顺序。图中素养被按照优先级排列,金字塔的不同层次代表了从基础到高阶素养的发展过程。以下是对图中各层次的解读:
底层(健康发展):
依恋、压力管理、自我管理:这是个体发展中的基本心理和生理需求。这一层的素养强调个体的基本身心健康,依恋是指个体与他人的情感纽带,压力管理和自我管理则代表个体处理生活压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第二层(入学准备):
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交往能力、执行能力:这一层素养表明个体需要具备的基本社会和认知能力。自我意识是对自身优缺点的认知,社会意识和交往能力帮助个体在社会中建立有效的关系,而执行能力指的是将计划付诸实践的能力。
第三层(如何看待自我和学校):
成长思维、自我效能、归属感、学校认同感:这一层强调个体对自身成长的态度及与学校的关系。成长思维指的是对挑战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自我效能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归属感与学校认同感则说明个体在社会和学习环境中的归属感。
第四层(坚韧不拔):
复原性、主动性、学术韧性:这些素养强调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复原性指的是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主动性代表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态度,而学术韧性则专注于学业中的坚持不懈。
顶层(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自我驱动、好奇心、公民认同:这是金字塔的最高层,代表个人成熟发展的终极目标。自我驱动表示个体能够主动追求目标,好奇心推动学习和创新,公民认同则表明个体对社会责任和公民身份的认同与承担。
总体解读:
该素养金字塔强调从基础的身心健康到更高层次的学术、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发展。每一层都是上层素养的基础,逐步培养个体的独立性、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模型可以用于教育者设计课程或个人发展计划,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张图是全球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共同经验成果,也是全球素养教育学校一线实践的共同方法。它已经使用并迭代了近20年。我们在说个体发展规律的时候,就是要求环境按照顺序提供适合的养分,也就是像古人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