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因为对于幼小的孩童而言,他们还没有进行分辨和选择的能力,他们就如同空着的容器,被动的接受着父母的给予,而父母的给予也就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孩子许多方面都在复制着父母的特性,就像一面忠实的镜子,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正是家长的形象。
被家长忽视的“潜教育”
很多父母聊到教育话题时,经常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四川人说四川方言,河南人说河南方言一样,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作用大得多的本质教育。意志、胸怀、品德、习惯的形成,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优质的家庭教育,不是优在“说”,而是优在“做”。家长对孩子形成好的人格感染和习惯影响,这是家庭教育的上乘境界。因此,家长必须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尤其是以下被忽视的八种行为习惯,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极其大的影响。中了的,要趁早改正!
对孩子影响最深的“家长行为”
1、把成人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成人的世界就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怒气和怨言。当疲惫的你回到家,看见乱七八糟的衣服玩具,还有一旁在哭闹的孩子。你终于忍不住大吼:“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孩子哭闹一定有他的原因,无论你在外面遇到再糟心的事、有再大的气,也别带着你的情绪去抱怨。你的怨气发泄出来了,孩子可能要用一辈子来消化。蹲下来,心平气和地给孩子一个拥抱,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
2、“看看人家,学习比你强多了!”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这样做,不仅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还会引起孩子自卑反感,教会他去嫉妒。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认真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肯定自己孩子也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教他不断扬长避短,成为更好的人。这比教会孩子嫉妒别人优秀要好得多。
3、日常家庭争执
夫妻俩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诸不知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我们吵架时的神态、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日后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一些小事与小朋友吵架甚至打架。
4、不遵守交通规则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此时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当他长大后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种种诱惑时,就很难有定力遵守规则,守护好自己。
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社会规则。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
5、过分“爱护”和“包办”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孩子进来帮你端起刚出锅的菜,你赶紧一把夺过:“去去去,不要多管闲事,烫着了怎么办?”把孩子赶出厨房。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宠溺,要什么给他买什么,从不教他节省。
然而我们对孩子这种“爱护”,会让他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我们对孩子的“包办”,会让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永远学不会自我负责。
爱孩子不是给他最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让他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分配一些事情,让他们学会该有的能力,从中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6、当众批评孩子
很多家长总是在宝宝犯错时当众责骂他,诸不知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自卑,还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及时指出,但态度一定要温和,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你的目的是让宝宝改正错误,并不是当众打击他。
7、答应孩子的事做不到
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在答应孩子的要求之前,请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就答应,不能做到就不要轻易答应。
这不仅是在给予孩子爱,让他在爱中成长,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诚信的价值,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8、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但你却做了
当你告诉孩子吃饭时不能看手机看电视时,你却在吃饭的时候低头刷新闻煲剧。
这种典型的“严于律娃宽以待己”、“说孩子一套自己有一套”的坏习惯不能有。在你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也要给自己立规矩,孩子是在照着大人的样子成长,你只有先做出榜样才能要求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能量状态,往往就是父母的能量状态。反思内省、自我修正是为人父母者要修改孩子身上缺点的最方便的途径。
父母谨言慎行,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让自己的生命连好根,孩子自然会从你的言传身教中真实获益。你的好习惯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