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情绪就像感冒一样,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消失了,人也就会好起来。就像我陷进去一段痛苦的关系中,纠结要不要离开的时候,感觉很痛苦,对未知有很多的恐惧,但是离开之后一个星期左右,打开社交圈之后就消失无踪了,马上融入了新的事情和新的社交中。
其实在痛苦过后,就不愿意再去想了。其实当时的痛苦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要摆脱痛苦,首先要无条件接纳自己真实的一切,然后要让大脑停止胡思乱想,做些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从行动开始改变。
有时候人的潜意识会跟理智相反,反而喜欢获取痛苦,品尝痛苦,因为缺乏自我存在感,只能在痛苦中感受自我。
我们内心的痛苦大多都是想象出来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及时干预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停止胡思乱想,以免自己折磨自己。
过去我有很多的情绪困惑,根源在于我自己并不爱自己,自己嫌弃自己,却在幻想、期待、等待别人来爱自己。其实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自己,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爱我呢?
我不够爱自己、理解自己和包容自己、以及我对待自己的态度主要来自于对父母的无意识模仿,通过模仿形成了自我认知和反映模式。我很缺爱,很容易动心,因为我父母没有给予我足够的尊重、爱我、理解我、包容我,而我总是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控制欲,而爱一个人,对方应该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成长过程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在这段过程中缺失了什么,那她很可能一辈子就缺失了。比如说缺爱,那可能永远处于对爱的渴求之中,缺你全干,可能永远处于对安全感的渴求中。“未曾到达,如何离开”,一个人从小没有听过某个读音,那么长大后是无法分辨也无法读出这个读音的。
既然我从小就缺失了安全感体验,那我就需要去接纳这个现实,不要去追求心理安全感,因为我永远都追求不到安全感,因为我从小就失去了对安全感的感受能力。
过去,我也在拼命追求安全感,但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安全感的感受能力,却固执地认为是别人没有带给我安全感,是别人没有给我创造安全感。好比一个失去对吃饱感受能力的人,无论吃多少东西,还是觉得自己饿。缺少安全感的人会表现为得寸进尺,永不满足。
我不懂得自己爱自己,是因为从小就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也失去了爱自己的意识。现在我需要唤起自己爱自己的意识。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爱自己。首先不会去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不会去胡思乱想让自己陷入到痛苦中,其次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只有自己爱自己才是真的,指望别人爱自己,那就太依赖别人了,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爱自己要尝试着自己跟自己玩,享受和自己独处的快乐。可以自己一个人看书、骑车跑步、看电影,把自己的存在感完全放回自己身上,体会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由感、充实感,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愉悦。
要建立起一个独立和充满自信心的自我,首先要建立一个愉悦的心境。要适当满足自己的欲望,学会奖赏自己;付出做一些事情,而不寻求回报;去排泄或者宣泄,经常让自己运动出一身汗,比如爬山,是不是让自己独自远行。
负面情绪会让我们压抑和紧张,快乐情绪会让我们舒展和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