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群已经成了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最佳路径,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社群生生不息呢?
一.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
人们一开始是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感觉终于可以找到人交流了!但当怀着良好的愿望加入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群里充满灌水、刷屏、广告,一言不合,变成争执,不欢而散!或是变成了漫长的沉默,社群成员很少交流或者是根本就是零交流。不出半年,大家慢慢不再发言,最终成了一个死群,就注定了这个群是个僵尸群的命运。
每个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群的生命周期长则6个月,短的甚至只需要几周。即便是出于商业目的而非出于兴趣去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人员的细心维护下,生命周期大概只在两年左右。两年时间他能熟悉这个社区的全部,从怀着未知的期待,到索然无趣的离开。大多数群成员可以活跃两年,能挖掘的价值已经被充分利用。
那么如何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呢?
显然得从社群的两个主要角色入手:一个是群主,一个是核心群成员。
导致社群走向沉寂的,要么是群主的目的未达成而不再维护,要么是核心群成员的需求未满足而不再活跃。
社群是为了满足群成员的某种需求而建立的。常见的需求有以下几点:
1,群成员加入社群的目的
组织关系群或同学群、老乡群。这些也是维系时间最长的群。总之,能长期保持活跃度的群,要么是有共同兴趣的交友群,要么是有共同成长的学习群。由于团队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所以群内部一直充满了积极的沟通能量。所以,在建群初期,就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群成员而言,加入一个群他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因为人们都是趋利的!
有的群成员会觉得收获很少,既不能收获人脉,也不能学到干货,干脆退出。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一般,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骚扰。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收获有的是一次性点破思维的局限,有的是认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的是通过持续分享获得了成长,特别是收获成长的人会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属感。
运营的好的社群,从进群开始,就会被满满的仪式感所包围,比如要求格式统一的群名片,要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自我介绍等等,一套流程下来,虽然繁琐,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精神上的融入。比如大学录取通知,新生入学时的开学典礼,为的都是产生仪式感,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试想一下,在一个极其严肃正规的场合里,你是不是不由自主的就想要认真对待。
所以,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社群,能给用户带来的是严肃认真的体验感,为的是能让用户产生肃然起敬的态度,这才是仪式感的意义所在。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组织也很难走得长远,说到底,组织感和仪式感所追求的目标基本一致,为的都是给用户产生不一般的社群参与体验,让用户在心理上重视所在的社群。一个组织井井有条的社群,各个步骤都条理清晰,这样的社群不会让用户产生心理负担,一个好的社群运营者,能够带领着用户一步一步地完成活动的步骤,从而完成既定的目标,此过程既不需要社群用户耗费太多的心力,又能让最初的目标得以实现,达到笼络人心、留住人心的目的!所以组织感如果运用到社群中,取得的成效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要想吸引高粘性粉丝,重中之重就是要学会引导,引导社群成员参与其中,让社群所有成员产生参与感,让所有群成员在社群运营的过程中真正投入了自己的心血,这种亲切程度是无论运营者单方面耗费多少努力都无法取得的。
其实一个运营成功的社群,在最后一定是形成了口碑,在用户群中口口相传,聚集的大部分新粉丝都是由老群员直接推荐而来,有了前期用户参与感的培养,用户对于社群的亲切程度不亚于社群的运营者,才能把归属感发挥到极致,真正把社群当成自己的家来对待 。
显然能够长期做到让大家感到收获很大并不容易,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脑力,所以才有了社群大多短命的结果。这也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1.社区运营贵在引导,不要强求。
2.要设计一个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
社交的本质就是为了构建自己的人脉。这是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会去努力维护的关系,这就是他们建群的目的。利用群的模式如果能快速裂变复制的话,有的群主是希望借助这种方式更快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影响力。形成群员对群主的某种崇拜,然后群主通过激励、分享干货、组织一些有新意的挑战活动鼓励大家认同某种群体身份,最终借助群员的规模和影响力去获得商业回报。
如果一个社群的存在,既能够满足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
,并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又能够给运营人带来一定的回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甚至可以形成自运行的生态。
二.社群能长久的几点建议
1.聚焦
失焦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一个原因,这往往是由于社区的创建者定位不清晰造成的。
很多社区的运营人员为了达到人数迅速增长的效果,往往在邀请成员时没有严格审核,导致群的人数迅速增加,但交流的质量却很低,这种情况下,社群很容易快速失焦而消亡。所以没有定位的一个表现就是什么人都可以入群,结果一个群里既有大牛又有新手,把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认为这是所谓去中心化自组织,殊不知这恰恰是把牛人给骚扰走的最佳方法。
事先聚焦群的主题、定位、分享机制的群寿命更长!
2.免骚扰
通常情况下,社群之中的骚扰有两种:一种是垃圾广告。如果一个群经常有人发垃圾消息,群管没有及时处理,马上这个群就会沦为死群。
3,拒绝乏味
很多用户之间聊天聊几天,就觉得烦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带着用户玩,让他们觉得我们的社群很有意思。
最受群欢迎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定期分享模式。一种常见的组织方式就是由群主提前协调群员,规划每周1~2个主题,邀请不同群员或者外来顾问分享,每次用1~2个小时,在约定的时间邀请群员一起交流讨论,聚焦
特定主题,这样就有了“集体创作”的感觉。
4,设门槛
如果你的群没有什么门槛,随便谁都可以加入,这种情况就要加强管理,如果设制了门槛,群成员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所以为了将群规模在扩大的过程中,将损失降到最低,有这样几个建议:
加人要有节奏,不要一股脑引入太多。
加人要有门槛,得来不易才懂得珍惜。
加入要守群规,正是无规矩不成社群。
老人要带新人,将社群文化进行传承。
谢谢大家阅读,关注我,会给您带来更多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