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小时候的中秋节,总是充满期待。
傍晚时分,大人们就早早把小饭桌搬到院中桂花树下,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吃过晚饭后,便在桌上摆好月饼和橘子。
我和妹妹围着小桌,盯着桌上的月饼和橘子咽着口水,静静地等待那轮金色的圆月升上湛蓝的天空。
那时候,商品不像现在这么琳琅满目,月饼是我们当地自制的洗沙月饼,用印有嫦娥奔月的油纸包着。
洗沙月饼分为绿豆馅和红豆馅,老作坊手工制作,其中最出名的是梓桐阁和大屋场,都是几十年传下来的老手艺。
中秋节前后,巷子深处的老作坊热腾腾的月饼香飘十里,来往的顾客络绎不绝。
这些外表金黄酥脆,内馅香甜松软的洗沙月饼只有中秋节才能吃到,无论是绿豆馅还是红豆馅,都是那么可口美味,是我们小孩子最大的期待。
在我和妹妹的千呼万唤中,月亮终于迟迟地露出真容,羞答答地挂上树梢。
这时,母亲就开始给我和妹妹分月饼了。它的外皮金黄薄脆,内里豆沙细密绵软,咬一口,唇齿生香。
我们一边小心吃着月饼,另一只手展开放在饼下,接饼渣。
月儿在深邃的夜空中越升越高,越来越亮,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美味无比的月饼,不知道它和自己手上的月饼相比,哪个更好吃呢?
我们吃月饼,大人们就在树下乘凉赏月,吃着橘子闲话家常。
月饼吃完了,我们还恋恋不舍地拿着油纸,好奇地问大人上面的美人姐姐是谁。
然后大人们就给我们讲起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故事讲完了,我们还意犹未尽,不停地向大人央求道:“再讲一个吧!”
大人被我们缠得没有办法,又讲了一个猴子捞月的故事。
故事里的猴子几次三番都没有把月亮从水里捞起来,急得我和妹妹抓耳挠腮。
最后,大人还故意逗我和妹妹,问我俩:“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水里的月亮呢?”
我和妹妹那时年纪小,还不知道其中蕴含的道理,只是疑惑怎么月亮一下到天上,一下又到水里?
我俩费力地想着问题的答案,一时抬头看天,一时低头看地,突然瞧见小桌旁的大水缸,满满的水面上也倒映着一个圆圆的月亮。
我灵机一动,指着水缸大声说道:“月亮不能用手捞,要用水缸装才行!”一本正经的语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皎洁月光下,桂花的幽香,橘子的清香,月饼的甜香,和家人的欢笑交织在一起,小院里其乐融融,温馨美好。
纵然时光荏苒,小时候的中秋节已成为记忆,可无论过了多久,它都被我保存在内心最深处的角落,温暖的月光,洒满我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