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八·八三】
松江顾小厓先生,讳成天,康熙丁酉举人。世宗簿录某大臣家,得其哭圣祖诗,有“已增虞舜巡方岁,竟少唐尧在位年”之句。遂钦赐编修,上书房行走。乾隆二年,以老乞归,上加侍讲衔,年八十二而卒。亦诗人异数也。
顾小厓,即顾成天(1663—1744),字良哉,号小厓(今多数文献作“小崖”)。清松江府南汇人。好学不倦,善诗文。诸生时,适值康熙南巡,献《燕京赋》。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科举人,一说康熙二十年(1681) 辛酉科举人。在京期间,寓同乡、宗人府丞蔡嵩宅邸。雍正七年(1729)闰七月,蔡嵩因涉年羹尧案被籍没家产,抄家时,搜得顾成天《咏皇城草》诗,疑其讥讽,便要求将顾诗全集进呈。雍正在读到集中《挽圣祖诗》六章时,感动落泪,对大臣们:“彼未登仕籍之人。而感恩戴德之诚若此。其秉性善良,居心忠厚可知。”特旨召见。雍正八年(1730),顾至京时,当年会试已过,雍正钦赐进士,列名入该科庶吉士之列,授为编修。后官上书房行走、直皇子讲读,成为皇太子(即乾隆皇帝)师傅,赐居澄怀园花语山房。乾隆元年(1736)升侍讲。进所著《东浦草堂诗文集》,乾隆“赐序”,并题《镜容诗》一律。二年(1737),以老乞归。归乡后在南汇邑城隐居草堂,著书立说,直到82岁病逝。一生著有《燕京赋》、《三重赋》、《楚辞九歌解》、《离骚解》、《读骚列论》、《金管集》、《花语山房文集》等书,均列入四库总目,传于后世。
康熙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簿录,音bù lù,释义:1、事物的记录;典籍的目录。2、查抄登记(财产)。
某大臣,指宗人府丞蔡嵩。蔡嵩(生卒年不详),字宣问,号中峰。清松江南汇人。蔡国珍从孙。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后任散官编修。雍正元年(1723)奉命撰修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实录。后命入南书房,督学云南,官终宗人府府丞(正三品)。为官清勤恭谨,正直无私。著《四书题解》。死后葬南汇县七团乡王家水洞(今川沙区祝桥镇)。
圣祖,指康熙。康熙六十一年(1722)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虞舜,即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唐尧四大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记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在位39年。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后在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又称帝舜、虞舜、舜帝。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巡方,音xún fāng,释义:1、指天子出巡四方。《逸周书·籴匡》:“君亲巡方,卿参告籴,余子倅运,开口同食,民不藏粮,曰有匡。”《梁书·武帝纪中》:“狩岳巡方,明王盛轨。”2、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己亥,遣侍臣巡方省察,问人疾苦,黜陟守宰。”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杨以斋》:“廷议遣满洲大臣巡方,上疏止之。”
唐尧,即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尧在位70年后辟位,由舜继天子位。辟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司马迁视其为“最理想的君主”,《史记·五帝本纪》:“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在位,音zài wèi,原指居于君主的地位或官吏任职做官,现也指当政。《书·尧典》:“朕在位七十载。”《史记·五帝本纪》:“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唐·韩愈《论佛骨表》:“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东观汉记·刘恺传》:“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
已增虞舜巡方岁,竟少唐尧在位年。康熙在位时间从1662年至1722年,共61年。虞舜在位时间39年,唐尧在位时间70年。将康熙比作尧舜,又将其在位时间与之作比较,用“竟少唐尧在位年”来表达对康熙离世的怀念与遗憾,故此得到雍正的激赏。
上书房,音shàng shū fang,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届六龄,即入书房读书,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并设汉文师傅若干人,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总师傅有事则来,不必日日入值。师傅们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每日寅时(凌晨3:00-5:00)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凌晨5:00-7:00)开课,午时(11:00-13:00)下学。下学后习骑射。每年元旦(春节)、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假,余日虽除夕亦上课。暑期上半课。《清史稿·本纪·咸丰五年》:“辛巳,恭亲王奕訢罢直军机,回上书房读书。”《清史稿·列传·惇勤亲王奕誴》:“二十六年,以皇五子奕誴为緜恺後,袭郡王。文宗即位,命在内廷行走。奕誴屡以失礼获谴。咸丰五年三月,降贝勒,罢一切职任,上书房读书。”
上书房行走,实际上就是清朝时候皇子、皇孙师傅的副手。清代把不设专官的机构或非专任的官职称为行走,故称其为上书房行走。其既非正式官名,亦非额设职官,只是一种差使,其编制仍在原供职衙门,俸禄待遇及升迁转补也按原衙门品级及俸次。
异数,音yì shù,意思是特殊的情况,例外的情形;亦指特殊的礼遇。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国家异数霈恩,推及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