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岗位上,我工作多年了,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康东辉这个学生。 记得多年前某一天大课间,生物课代表来到我的办公室反映情况。
“ 老师,康东辉又没交作业。“他很生气地告诉我。
这个名字最近多次出现在不交作业的名单里,不能再对这个学生不管不问了。
我教的平行班级较多,学生和名字很难“对号入座”,因此,我决定先和他见个面,了解一下情况,再考虑怎样教育他。
我在办公室等了一会,没有见他来,起身打算去教室找他 ,发现门外拐角处站着一个男生,他见了我,头就低了下来。
“你叫康东辉?怎么不进来?”我主动问他。
他不说话,扭捏了半天,才慢吞吞地走进来。我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他个子不高、小眼睛、厚嘴唇、满脸痤疮,脚上穿着手工制作的黑条绒布鞋。现在的学生几乎都不穿这样的布鞋了。我猜想他的家境不太好。从外表看,他是一个老实、腼腆的孩子。我突发灵感,找到了话题。
“你脚上穿的布鞋是妈妈做的吗?”他点点头。脸上有了一丝笑意。
“听同学说,你每天早晨上课来的比较晚 ,你家离学校很远吗?”我又问,我希望他能开口说话。
“不远,我每天早晨起不来”他说话时嘴似乎没有张开,好像从喉咙里发出的声音。
“那你晚上一般什么时候写作业呀?” 我又问
“我妈妈说我是早产儿,干什么都比别人慢”他语调缓慢、认真地对我说。让我非常意外。
“哦,你是早产儿”我一时不知该对他说点什么好。
难道他是那种智力有点问题的学生吗?我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
好像听别的教师反映,他是个非常特殊的孩子。上小学时,他也不怎么写家庭作业,可是他的成绩还不错。上中学了,如果不写作业,成绩能跟的上吗?此时,我不知道该怎样来说服他。
我想了想,也许他写作业比较困难吧。但是天天不交作业,影响不好。
“你以后可以拿其他同学的作业,参考一下,试着写写,好吗?”我对他说。我想他能练练字也不错。
毕竟放弃不管,是对学生最大的不负责任。
“你这次不按时交作业,会影响到你们组长收作业的” 我抽出一本好学生的作业,准备让他参考一下。
“老师,我回去自己写,明天交给你”他小声对我说。
“你先回教室,慢慢写,做完了再交到我这里” 我估计他明天可能交不上来。不按时写作业的毛病不是一两天养成的。
第二天,我惊奇的看到,他放在办公室桌上的练习册。我打开一看,填空题、填图题他全空着不写,但是难度大,比较灵活的选择题,他倒是全做完了。更让我奇怪的是,他的选择题全部做对了。为了解开我的疑惑,我还悄悄问了他好几遍,他坚持说是自己做的。对这样一个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特殊学生,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抽空去找了他的班主任,了解到他确实是个早产儿, 从小体弱多病,接受能力比同龄孩子慢,说话也不是十分利索。他母亲没出去工作,在家里专门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虽然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是他母亲对他的教育付出了许多心血。他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里不要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希望孩子的老师们给他更多的耐心与帮助。
我后来又去到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他由于动作慢,平时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多,晚上写不完,他就干脆上床睡觉了。哪个老师严厉一些,催促的紧一些,他就写一点那个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不擅长写和背之类的作业,但是他善于思考。在数学方面,他有超出一般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学习文科方面的知识困难一些,但是学习理科这方面的知识,他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虽然是早产儿,留下一点运动迟缓的后遗症,别的孩子就几乎不与他玩。可是他智力应该没有很大的问题。
他平时看起来显得很孤独,他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时间比较多。班主任告诉我,他诚实、善良,他性格单纯,受外界诱惑少。据我了解,他读过许多书,他是一个多么独特的孩子呀。
我以后上课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观察他。他听我的课时,坐的十分端正,时不时还在书上做点笔记。看到他对生物课有兴趣,我尽量让他来回答问题。刚开始,他不举手,都是我叫他,后来他慢慢地主动举手了。他胆子变大了,说话的声音大了,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布置生物作业时候,我对他的要求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我让他把有一定难度的思维拓展题做了,剩下的基础题,我在办公室里给他讲述一遍,让他自己重复说几遍,就算他完成作业了。作业量少了,孩子晚上有精力去做,作业质量相对就会高。精讲精炼,重点突出去辅导,让孩子带着自信与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康东辉同学在一次单元测试中,考了八十九分,我记得很清楚,他是班里第一名,同学们都很惊讶。他当时满脸都是憨憨的笑容。
以后,他经常来我办公室请教问题。班里孩子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不懂装懂、偷奸耍滑、迷恋电子产品的孩子也不少。这些孩子的天资都比康东辉高,但是这些孩子身上缺乏的是诚实、勤奋好学的精神。
他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最终被本市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这其中有他自己的努力,也有许多教师辛勤付出。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虽然天资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人生舞台上的小天鹅。我们教师的作用是: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