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朴树,你脑海中会浮现的词是什么?
忧郁、神秘、才子、淡泊名利?
他在1999年那个盗版盛行的年代发行的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在一年内卖了30万盘,最后总销量接近百万。在当年,是不折不扣的歌坛神话,媒体们把他捧上了神坛,可是他却在最巅峰的时候,隐退长达十年之久。
他说“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只不过跟大家一样,经历了特别复杂的人生。”
没有神坛光环,他又是怎样一个朴树?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关于那个树一样的男孩子,关于他音乐背后的那些故事。
很多人对于朴树的了解,应该都源于他的那首《白桦林》。很多人听着白桦林的歌词,都会自然而然地给他配上一个很唯美的故事。
德国攻入苏联斯大林格勒,男孩去了前线,女孩莫名地注视着自己的爱人,随着军队远去。她在白桦树上,刻上她和他爱人的名字,满怀期待着等待爱人凯旋。战争是胜利了,但她的爱人却战死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来。女孩独自在送他离开的白桦林一直守候着······
那个时候,朴树就意味着青春,他挣扎着写出的作品,暗含了那个年代无数人骚动的青春。青春就在那里,迷茫、愤怒、不安、忧郁,朴树都写出来了,唱出来了。
他的那首《生如夏花》不知让多少那个年纪躁动的青年知道了文艺是什么感觉。那时,看着三十几岁的他,仍像个少年一样,羞涩地站在舞台上,两只手拿着话筒,没有多余的动作,像颗安静的树,认真地唱歌,准确地念好唱好每句歌词,不少人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歌曲,是诗歌也是画,是闭上眼能看到青松林最顶端的辽阔,是即使在最沮丧的时刻,也会被感染的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一路春光,一路荆棘。
当看到那个发着光的朴树,站在台上唱歌的时候,甚至快要流下眼泪来,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那时站在台上唱着歌会发光的男孩子,已经抑郁了十几年之久。
出完专辑《生如夏花》之后,是52个城市的巡演,这52场巡演几乎彻底摧毁了朴树,搞得他心情跌落到谷底,抑郁症复发。连续几年,他拒绝写歌,生活紊乱,每天蒙头大睡,本可以趁热打铁博取更多名利的时候,他却不远仓促地交出任何作品,他对作品太过认真,追求完美,不停地和自己较真。
那段时间,就连歌迷都能感觉到,他在舞台上的不适应,可是,有些事只能自己面对。还好,他走过了那段时间,走过了那段他所谓的黑暗日子。
朴树这样的人,鲜少把自己置于舆论或新闻的风口浪尖,但2016年8月一条关于“朴树缺钱”的话题却一度成为热搜头条。起因是因为近十年没有参加过综艺节目的朴树,登上了《跨界歌王》的舞台。
就像曾经的一位乐评人说过的“中国音乐人里面,有两个最让人心疼,一个是现实与理想产生巨大落差的许巍,另一个是不断在自我与商业之间挣扎的朴树。这两个人都是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他就像一颗不懂妥协的笔直的树,用音乐来寻找和这个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
关于他,少年是被提到频率最多的词,朴树的歌听完,总是嘴角上扬眼泛泪花,他写尽命运的各种未知和内心的挣扎。
十年前他唱生如夏花般绚烂,到现在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虽然歌曲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足以慰风尘。难怪歌迷都愿意等他14年,曾经听着《那些花儿》的花儿,都已经结出了自己的果,可是那个已经四十多岁的朴树,站在台上依旧像个少年一般。
或许朴树是想告诉听歌的人,无论我们多么想伫立在这个不平凡的世界上,都保留一点,至少一点当初那份少年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