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放假较多,放假了也没特别重要的事情干,我就喜欢瞎想、比较,闲下来的时候看书的心情也没有。把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收获,与大家分享下,一起来聊聊。
近期团队有个小伙伴离职,趁这个机会,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对工作的认知和看法。无意评论别人怎样,也不评判别人为什么那样选择,周围的人都来让自己觉醒。
绝大部分正在看简书文章的简友们都是打工仔,每月领着差不多固定的工资,发不了财也不至于饿着,一年又一年,过着普通而平凡的日子。这种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头,如果不换工作,是不是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随着激情的消退、工作热情的下降,难免会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妄想,现实与这些念头又有很大距离,于是生出一些烦恼和痛苦的情绪。人们的痛苦往往来自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现实高要求的差距,想要的太多付出的太少,或不知道如何实现理想。
与职场上一些优秀人士聊天,能发现他们身上优秀特质形成的原因。每个人的成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在一个地方长期扎根积累,通过时间的沉淀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这个扎根有可能是一个岗位,也有可能是一个集团公司,在不同分公司轮岗,公司有需求时就顶上去。还有的就是在一个职位上一直做,职业发展道路没有偏航。
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忘我工作并取得一定结果的人,都深得领导信赖,再加上善于与领导斡旋,在职场上发展如鱼得水、日日进步。相反,那些今天工作想着明天就换个岗位换个工种的,大多像钻井一样,在浅层钻段时间没挖到水,就换下一个井。不是钻不到水,是扎根浅了。年轻人换工作分两种,一种是自己能力高于当前工作需要,这个是要换,得不停往上跳,接受更多有挑战性工作的锻炼,另一种是自己啥能力没有,天天抱怨这不行那不行,活也干不好的那种,不停地跳,跳来跳去时间过去了,仍一事无成。
从长远来看,每个人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对整个职业发展影响很小,只对下一份工作影响大。真正有影响的,是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路径的不明确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对所有工作都迷茫和不喜欢时,会成为很大的障碍,这种人无论怎么换工作,都不能得到他满意的岗位,因为要变化的不是工作,要变化的是自己。
稻盛和夫干法理念讲,工作是为每个人修行提供场所的地方,每个人要借助工作岗位这个场域,来了解社会、了解周围的人、了解自己的内在。做什么工作不重要,在哪做工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修自己,以怎样的心态在看待工作、看待社会、看待周围的人,以及对自己有怎样的认知。
不是工作要变,是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要变。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不理想,那请先努力上进,取代自己的领导再说。当然,如果是在体制内,那又是另一种说法了。体制内决定自己能不能开心工作的,不是自己,而是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