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今年三年级,这个寒假尤其回老家几天没怎么管她,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自己起来早读做盲算,即时大年三十初一也没拿下。昨天要早点开车回武汉,时间紧她说盲算留到回家做,我以为她不会做了,结果到家没一会就开始录音做盲算,颇感意外,这让我想起最近看的《流浪地球》,外交官周老师一直都选择相信自己的团队,孩子亦如此,给予孩子空间和时间,相信孩子,孩子就会变好。就像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紧越抓不住。
正好看到家庭教育专家郑委老师的书,备注:如下部分文字摘自郑委老师所著《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很受启发,和有缘的家长朋友们共勉。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逐步好起来,在孩子出问题的第一时间不是想怎么办,而是不断给孩子贴标签,“我的孩子很笨”,“我的孩子不听话”,“我的孩子怎么说都不会有用的”,不时和孩子抱怨都是为了孩子,多么不容易......
中国有句老话:“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有人说是“唯心”的,是“忽悠”人的,其实不见得。优秀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相信孩子,对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自信。而问题孩子是因为父母不相信孩子,对孩子没信心,使得孩子问题越来越大。很多孩子出现问题或问题升级的原因源于家长的不信任。
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传古希腊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并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佛洛狄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赐予雕像生命。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惊奇地发现,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认为他们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那么若干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教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的发展并不明显。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别。两类孩子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这一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究其背后,不同的心态直接影响了行为,导致不同走向。遇到相同事情,人们会有三种心态:①“没问题,一定行”的积极心态。②“差不多,试试吧”的骑墙心态。③“不可能,算了吧”的消极心态。007创始人覃杰在直播里曾说,写文章多写主动句,慎用被动句,这样会变得越来越积极。正是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指引着不断找原因,想办法,不断向问题成功解决的方向迈进。
现在常听到“直面”二字,直面任务,直面困难,其实很大程度隐含了积极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行,快速落实到行动中。
而消极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断告诫自己“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指引着人们找借口,找理由,想放弃,一味拖延逃避,不去考虑问题怎么解决,最终焦虑不安,负面情绪增多,更加的不自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不断升级,或越积越多,从而走向失败。
而骑墙心态的人,每天徘徊在“试试吧”和“算了吧”这两种心态中,努力几天,放弃几天,再努力几天,放弃几天,然后得出结论没能力解决,就这样吧,最终选择放弃。
郑委老师建议心态不够积极的家长朋友,大声读下面的话。
“你都没有自信解决孩子问题,谁能帮助你解决孩子问题?”
“你都不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相信自己吗?”
“家长不相信孩子,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都不相信孩子,谁会相信你的孩子?”
“消极心态让家长走向失败,焦虑不安让家长远离智慧,徘徊不前!”
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塑造一个孩子不容易,孩子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他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肩负着自己的社会使命,是属于全社会的。
平等和尊重原则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个原则,前提是信任孩子。让我们都耐心一点,不要以我们的标准去要求和判断孩子,给予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少批评,少要求,少讲道理,多鼓励,相信孩子,孩子自己就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