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畜面对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被老板要求和家庭琐事连环暴击,已经没有多少自在呼吸的空间。
本来打算专注地写份报告,却不断地被工作消息打断,好不容易清静下来也根本不想动脑,只想刷个短视频放空。结果一天结束,啥事都没做成。
明明知道要做的事情一大堆,却不知从何下手;好不容易决定要做什么,却又无法集中注意力。看着堆积如山的工作,总会陷入内耗和焦虑,疲惫不堪。
近日阅读《单干》,发现了解决内耗问题的3个思维,推荐一试。
一、放小抓大
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再不重要的事情放在眼前,都认为十万火急;再重要的事情远在天边,也觉得明天再做也行。于是把很多时间都用来处理无所谓的小事,重要的事情却一拖再拖。
忙碌地工作时,听到手机提示音,忍不住拿起来看一看,是工作信息就回复,是无聊信息就放下。
有人说不会耽误工作,接着干就行,殊不知这种小动作会对思维带来干扰,转换回到之前的模式时必然会出现不顺畅。干扰的次数越多越难以沉浸,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回复信息就是小事,集中精力工作才是大事。
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老板或同事真有紧急的事情找你,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呢?采用发信息的方式,要么是没那么紧急,要么是不懂沟通规则,为这些原因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实在是得不偿失。
很多牛人在普通人眼中属于能力超群、资源丰富、精力充沛,可他们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做取舍。因为他们时刻谨记一个概念:权重。
所谓权重,是指解决问题的各种因素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那些特别关键的因素,要尽量给它们多分配资源。哪怕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也要压缩对非重要因素的投入,始终聚焦关键因素,为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抓大放小的诀窍并不在于抓大,而在于放小,这一点有违大多数人的认识。
什么事大什么事小,什么事真正重要什么事几无影响,在结果到来之前并不容易判断,只能依据经验、直觉下决定,更要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确认。
相对而言,哪些是小事更容易确认以及调整。比如及时回复信息这件事,看起来是很重要,可当你慢慢养成习惯,提前和同事、客户沟通好,每隔一两小时集中回复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
而且你会发现效率提升了很多,和你打交道的人也会渐渐习惯,接受这种协作模式,跟随你的工作节奏。
一旦放下了小事,杂音减少了,做大事时受到的干扰就会少很多。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二、放下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实现梦想的方法,是首先设定目标,然后拆解成小目标,规划实现方法和路径,接着持续不断地努力,最终达成目标。
可为什么很多人按照这个方法行动,结果却并不如意呢?
目标模式最大的问题是经不起干扰。目标设定得再完美,也是从静态的理想状态出发,而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出现突发的意外情况。
就像用扑克牌搭建的纸牌屋,稍微碰下就会垮掉。
还有,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一旦目标没达成,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变得失落和沮丧,进而影响行动,让目标实现愈发难以完成。
还有一些人,设置的目标能够按时完成,却仍然会出现空虚。
他们完成目标的第一反应是狂喜,接着是迷茫。“好不容易完成了,要给自己放松一下。”“目标实现了,却有点空虚,干什么都没意思。”
如果一个大目标被拆解成很多小目标,无论每个小目标完成与否,都会经历情绪波动,要么失望焦虑,要么放纵狂喜。
来回拉扯,有限的动力被消耗殆尽,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看似忙碌实则低效的状态。
真正的牛人,根本不会用目标去驱动,而是构建行动体系。
第一,他们会确定一个大方向,但不会设置短期OKR;他们会明确每天什么时间要做特定的事情,但不会计较今天有没有结果,只在乎有没有全情投入。
能否拿到结果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问题的困难程度、外部环境、个人能力等,而努力只是其中一项。
如果今天拿不到结果就视为失败,那每天的情绪都会剧烈波动。内心有波澜,动作就会变形,就会想走捷径,或犹豫要不要放弃,反正杂念丛生。
如果基于时间来构建体系,就不会被杂念干扰,只要用心去做就好。长期坚持投入,滴水石穿,稳扎稳打,过段时间回头看会发现硕果累累。
第二,他们会享受过程的快乐。
任何目标都隐含这样的假设:“一旦实现了那个目标,我就会很快乐。”目标实现是一瞬间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人们都是不快乐的,这个过程也会极大地损耗心力。
但如果去关注过程中的收获,就不必等待最终的短暂时刻。只要体系在运行,就能每时每刻从充实平静中享受做自己喜欢事情的快乐。
三、建立节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工作很多,但不拖到deadline绝对完成不了;潇洒了一段时间,觉得不能再这样堕落,打鸡血努力一阵,然后又松懈下来,循环不止。
有人将这种状态形容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间歇性努力会对精力造成极大损耗。无论熬夜赶材料还是通宵学习,每一次超负荷投入都意味着第二天的效率低下;如果连续超负荷,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一旦任务完成,很多人又会毫无节制地放飞自我,释放积蓄已久的压力。之后又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以各种借口拖延,直到最后才不得不又一次熬夜突击。
人就像铁丝,来回弯折很容易断掉。只有建立正确的节奏,均匀发力,减少震荡,才能更好地保持旺盛的精力。
一是规律性主动停顿。
所谓停顿,是指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几分钟,做完一件事或者做了一段时间,先停下来,过一会儿再接着做。
别小看停顿,这是区别高手和普通人的标志。普通人从早忙到晚,事情一件接一件,心力交瘁;高手规律性地主动停顿,同样的工作从长跑变成接力赛,做起来毫不费劲。
我喜欢使用“番茄钟”,专心干上25分钟,停下来休息5分钟。有了停顿,工作不过是一大串番茄钟的重复。
二是规律性主动走神。
工作遇到瓶颈,不妨停下来,做点其他事情:看看远方的风景,运动一会儿,或者整理一下桌面。
但是千万不要做其他需要动脑筋、强刺激、消耗注意力的事情,比如看新闻、回邮件、打游戏、刷视频。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效率,反而更容易分心,而且会养成坏习惯:遇到难题就想逃避,刷短视频、玩手机都是逃避。
三是简单与复杂工作穿插。
长时间处理复杂工作,注意力会涣散,反应会迟钝,记忆力会下降。越是需要注意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就越消耗脑力。
不要把复杂工作安排在一起,中间可以穿插简单工作,让大脑有休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