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位于立春之后。
从这一天开始,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雨增多,由是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的划定,以太阳位于黄经330°为标准。2023年进入雨水节气的具体时间点为,北京时间2月19日6时34分。
与其它节气一样,雨水节气也分为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归来,三候草木萌动。
所谓水獭祭鱼,说的是雨水来临后,水面的冰开始融化,水獭也开始捕鱼了。
水獭有个习惯,在捕着鱼后不先吃掉,而是把鱼咬死后放在岸边,依次排列,就像祭祀一样,所以有“水獭祭鱼”之说。
“鸿雁归来”和“草木萌动”比较好理解。意思是说,雨水后五日,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后,草木开始发芽。
古代以农耕为主,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为了能够精准地把控天气时令,古人就厘定出了24节气。
每个节气有3个候,每个候有5天,一年有72候,共计360天。古人以5天的精准变化,掌控了一年的所作所为。
雨水“习俗”
雨水节气有回娘家、接寿、送雨水等习俗。
雨水“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风俗,出嫁的女儿在雨水当天要带着郎君去给父母送节。
送的这个接,民间叫作“接寿”。
“接寿”的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另外就是要带“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表达对岳父母的感谢和敬意。
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是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
雨水“诗词”
关于春天的诗词,历史上流传很多。但是关于“雨水”节气的,且描写的最雨水的,却并不多见。
文史君之见,最合时宜的当属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诗的标题就可看出这首诗是专门写24节气“雨水”的。是元稹24节气组诗之一。
雨水洗刷之后,春天更加蓬勃,田园中绿草盈盈,如青龙苏醒。水边尽是水獭在捕鱼,归燕也已经越过了山峰。
云色时轻时重,春光有浓有淡,说明天气还不稳定,但是风光却极好。已经是春天的二月天了,很快就会看到花影重重的景致了。
除了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五代时期齐己的《野步》也极尽“雨水”之情:
城里无闲处,却寻城外行。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傍涧蕨薇老,隔村冈陇横。何穷此心兴,时复鹧鸪声。
春天来了,城里的人纷纷出城踏春。雨水节气之后的田野,生机盎然,不免回忆起当年种田农耕的时候。这和我们如今城里人的状态何其相似,不免产生了共鸣。
河涧里的蕨根菜已经老了吧?隔着村庄也能看见远处横着的条条陇田。太多的思念没有穷尽,沉沉的回忆里仿佛能够听到故乡鹧鸪的叫声。
雨水“养生”
雨水时节的养生,主要有两点:1、养脾胃;2、防受寒。
雨水之后降雨增多,势必导致湿气过盛。湿气最容易淤阻筋脉和伤及脾胃。
同时阳气渐起,外则草木萌动,内则肝气渐旺。肝气旺又容易克犯脾土而伤脾胃。
由此,雨水节气之后应加强对脾胃的养护,注意健脾祛湿。
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饮食上应当少吃酸,多吃点甜食。
另外就是雨水时节,还处于冬春换季之际,乍暖还寒,需谨防受寒。俗语也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有晨练的朋友,不要起得太早,也不要穿的过薄。
读者们,关于“雨水节气的文化知识”,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