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阅读与写作之旅 ——读书笔记(一)2022年1月
读书,写作的口号喊了好多年,本月在两位好伙伴的帮助下,终于得予实现,必须好好珍惜。
本周阅读了吴松超老师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前三章内容,主要是:强调教师写作的重要性,如何写教案,写教后记和观课记。吴老师行云流水的文笔让我越读越喜欢,越读越上瘾,仿佛找到了宝藏。
写教案对于老师们来说并不陌生,轻车熟路,但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写了很多年的教案,教学水平还是没有多大的提升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老师在认识上知道备课很重要,但是在备课的行动上却表现出“应付”的状态。可能从未认真的用自己的头脑真正的备过课,就是缺乏独立的思考,因此,写的就是“死”教案。
那么如何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名师于漪老师提出“一课三备”。首先,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及价值观独立备课;其次,参考教辅资料,名师教学设计,在对比中完善教案,提升自己;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检验自己,差缺补漏,拉长短板。当然还要注意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课堂教学准备:(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2)充足的教学内容或者资源。(3)预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4)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达到的高度。(5)学生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
教后记即教学反思,老师们也深知它的重要性。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但是很多人的反思写得平淡,找不到反思的“点”,即找不准有研究价值的反思问题和反思触及不到课堂教学规律、学科教学本质的东西。很多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写反思的目的是要是让自己对这一堂课的教学问题得到清晰的认识,想办法去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只有找准反思,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能力,让自己下次能把这节课上的自己和学生都满意。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第一,化整为零,深入思考,独立成篇,形成系列(多思考,想透彻,列主题,比如应用题系列,证明题系列);第二,少些课堂实录,多些规律总结(不要总是关注出彩的地方,而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现象,分析现象,研究问题);第三,注意“课堂生成”,把握好度(有的课堂生成有课程价值,高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给与支持);第四,写反思视野要开阔,不局限于一节课,可以是整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章节,又或者一个学期的内容反思。
观课记,对自己成长负责任的老师,应该认真撰写好观课笔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准观课时关注的点,或者说明确观课目的,确定重点观察目标;(2)观课前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己心中有“预设”;(3)结合自己的观课目的,对自己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阐述,分析改进方法;(4)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5)观课还要有一个高度和延伸,思考如何上好同一类型的课(比如探究,发现,证明这一类)。
看完吴老师的这三章内容,强调的就是教师要想快速成长,蜕变,就要多反思,勤动手。 专家们常说,写作就是研究、反思拿起了笔,就是踏上了专业成长的路。所以,从现在开始认真写一写观课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内心最触动的地方写下来,坚持写,写多了,你就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