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摔跤吧 爸爸》的缘故,又看了一部阿米尔·汗的经典之做《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虽然是喜剧,但轻松爆笑中夹杂着深深的感触,相信自己还会第二遍第三遍的去它.
故事再两个好朋友寻找五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及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展开回忆.兰彻、法罕和拉杜是印度帝国理工大学的学生,兰彻从小热爱机械工程,他聪明机智头脑灵活,不拘泥于生搬硬套,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痛恨填鸭式的教育制度,用幽默与勇气对抗学长和学校头号领导人物“病毒”.法罕的梦想一直是想成为一名动物摄影家,但却遵从父亲的意愿选择了读工科当一名有前途的工程师这条路,在学校里认真读书了但每次考试都垫底,他问兰彻是为什么?兰彻说是因为兴趣,说他喜欢上了摄影但却嫁给了工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埋没人才痛苦一生.后来法罕在兰彻的影响鼓励与支持下,在毕业的前夕向自己的父亲提出了成长过程中的唯一要求,希望父亲让他做一回自己,最终打动父亲,弃工从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拉杜是一个邮递员的儿子,父亲退休后瘫痪在床,妈妈是一位唠叨的家庭妇女,唯一的姐姐因为家里拿不出嫁妆而剩在家中,全家脱贫的希望都寄托在拉杜身上,在这种压力之下,拉杜内心充满担忧和恐惧,只有一心信神,希望神能庇护他顺利完成学业找到工作!拉杜一直是压抑而不自信的,在兰彻和法罕的影响帮助下,最后将十个手指上的神戒扔进抽水马桶,找回自信,拯救了那个处于水深火热的贫困家庭.整个故事情节紧凑,结局圆满,片中穿插的印度特色的歌舞让你耳目一新,影片诠释了梦想与现实,诠释了友情爱情,诠释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特别是抨击了印度充满顽疾的教育制度,做为处在相似教育制度下的中国人,看后就这点真想说点什么!
填鸭式教育是印度这所顶尖高校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处处充满竞争,每个学生都处在高压状态下,为了分数,为了争第一,为了文凭埋头奋斗.片中的乔伊一心研究自己喜欢的遥控飞机,但考试却没有交出完美的答卷,“病毒”院长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在乔伊苦苦哀求下也不肯多看一眼他的研究成果,反而打电话给一心等着庆贺儿子毕业的父亲,告诉他因为他儿子考试不合格不准毕业,责令退学!乔伊在这种压力之下绝望的把自己的遥控飞机扔进了垃圾桶.兰彻看到后把这个飞机带回宿舍替乔伊完成了飞机的试飞摄像,但飞机飞到乔伊的窗口后看到的是乔伊用白布将自己悬挂在天花板上,痛心!在乔伊的葬礼上,兰彻泪流满面的对院长说:“他不是自杀死掉的,是被你们合伙谋杀的!”是的,影片中只展现了一个乔伊,但现实教育制度下,还有千千万万个乔伊他们已经变成了读书的机器,他们埋没了梦想,他们为分数而战,为学位而战.还有“三傻”的同学查特,学习只会死记硬背,他以能完美正确的背出书上的内容为荣,从来不去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在他眼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一场场的开始,所以才有了在晚会中他照本背诵被兰彻悄悄修改过的演讲稿而产生的令人捧腹的闹剧!在影片的最后,因为暴雨交通中断,“病毒”的大女儿阵痛发作但没办法去医院分娩,在这紧急关头,兰彻通过视频和医生联系,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制吸引器,因雨停电后他组织同学用汽车电池发电成功,顶着压力,帮助孕妇娩出了孩子,而这时做为父亲的“病毒”却站在一旁一筹莫展,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看着电影,反观我们所处的教育制度,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际唯分数论,按分数把孩子分成ABCDE等级,孩子从进校起老师灌输的就是要各科拿A,似乎你的光明前途就是靠这些A给保证着!大多数家长也受到这种影响,所谓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只要你能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可以无条件满足,很少去关注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发现孩子的兴趣后因材施教,孩子成了考试刷题的机器,没有创新,没有方向,一旦拼尽了力气还是没能达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值,在绝望而又得不到信任与鼓励的情况下悲剧就会发生,离家出走,抑郁,走极端轻生的中学生或大学生时有发生.而这种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高分低能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其生存能力是大打折扣的.
面对这种顽疾似的教育制度,我们无力改变,真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有的家长都看看这部影片,我们当不了救世主,但我们可以不当那隐形的扼杀孩子的童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刽子手,不做那根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