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生活被“养生”二字占据了。或许是年岁渐长,对身体的信号变得格外敏感;又或许是内心深处,对那种源远流长的生命智慧产生了向往。古中医的阴阳调和、御医养生的宫廷秘法、太极功法的行云流水……一切我认为有益身心的知识,我都像着了魔一般通通关注,订阅列表爆满,竟有些忙不过来的充实与慌乱。
我时常自问:是不是年龄越大,就越懂得“寄命于己”的道理?然而,一次亲身体验,让这一切从理论走向了现实。
一位老朋友向我介绍了“碧波庭”。起初,我对这个小仪器将信将疑,但亲身试过后,便瞬间被其折服。当偏头痛袭来,我只需用它在那突突跳动的额头上轻柔地操作几下,痛楚竟如潮水般迅速退去,这份即时缓解的畅快,是药片无法给予的。
更神奇的在后面。后背酸痛时,那被称为“小神棒”的配件配合着小罐子,沿着经络扫过,仿佛一股暖流疏通了淤塞的河道,僵硬感顿时消解。最让我惊喜的是对腰部的调理,一次体验后,持续的不适感大大缓解。而两次“大循环”和三次腹部调理做下来,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因剖腹产手术隆起小腹明显的收缩了下去。每天一次的排便现在几乎成了两到三次——这实实在在的效果,让我无法不为之惊叹。
然而,养生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甘露,有时也是一剂需要谨慎品味的“提醒汤”。
就在今天,我亲身领教了何为“过犹不及”。在做胸前震动时,我一下子上了四个罐。起初并无异样,但没过多久,一阵隐隐的恶心感便从胃里翻涌上来。我强忍了片刻,立刻感觉情况不对——说话气若游丝,双腿发软只想蹲下,整个世界天旋地转。
朋友见状,迅速为我取下罐子,冲来一杯温热的红糖水。当我躺下时,虚汗已浸湿了衣衫。我紧闭双眼,在大约三五分钟漫长的静默后,翻腾的气血才渐渐平息,神志回归了清明。
这惊险的一幕,让我想起前日见到的一位顾客,她在前胸后背同时做震动罐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眩晕。我当时还不以为意,心想:“这小小的负压罐,加上所谓的负氧离子补充,怎会有如此大的反应?”直到今天在自己身上应验,我才真正明白,身体能量的流动,有其严谨的法则。
这小小的仪器,不愧是历经三十多年研发的结晶。它让我从之前只看效果图片的“旁观者”,变成了深有体会的“当局者”。这半个月,我不仅亲身体验,也目睹了其他使用者身体的变化。直到自己因上罐过多而头晕恶心后,我才恍然大悟,为何调理师们总是强调:必须遵循“左升右降”的规律,先从半边身体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这外来的能量调动,待经络通畅、气血和顺之后,才能尝试两边同时进行。这不仅是操作步骤,更是对生命规律的敬畏。
我们正步入传统文化中所说的“离火九运”时期,大健康产业无疑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这段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对于任何事物,无论是古老的玄学,还是现代的科技,我们既不能全盘迷信,陷入疯狂的追捧;也不能因噎废食,拒绝去了解和尝试。
正如那位来自御医世家的张涵医生所倡导的,他的愿景是“希望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懂中医的人”。这并非要求人人都成为医生,而是希望我们能拾起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瑰宝,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懂得基本的调和之道。
毕竟,健康,是人人最深切的需求,而通往健康的道路,需要我们带着清醒的头脑、开放的心态和一份实践的勇气,一步步踏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