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周
2016年已经过半,今年你读了几本书?看过的书还记得多少?这些书你看懂了吗?这些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如果以上几个问题你自己都不满意,来看看《这样读书就够了》吧。
拆书帮在之前有过耳闻,觉得这是一个一般的读书组织而已,还有点立帮派的意味,听上去不舒服,也就没有过多接触。看过书之后,才了解到拆书帮提供的是一套学习方法——帮助成人学习者把图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些方法不难掌握,可以用在自己的阅读中,也可以用在集体学习中。听来也没有什么新意,我们读书不就是这个目的吗?只是拆书帮将这种读书的方式形成一种概念,一套方法,还可以线下互动,一群人一起拆书,效率更高,理解更为深刻。
拆书帮的理念:
1、你不需要完整读完一本书,更不必担心记不住,只要此书对你有启发,哪怕小小一个点;
2、读任何一本30块钱的实用类图书,能够达到3万块钱培训的效果;
3、凡是不能联系经验的学习都不能称为成人学习,凡是不能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努力成为学习促进者
作者将阅读者分为三种:初级阅读者,高级阅读者和学习促进者(原书中有相关测试题可以测出自己是哪种类型)
初级阅读者:死读书,读死书,只知道读书,很少不联系实际行动;
高级阅读者:不全信书,懂质疑,会思考知识和自身的联系,会利用学到的新知识改变行为和解决问题。
学习促进者:不但自己能做到,还能帮助别人做到。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要学会把这种知识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出分享,这样才能刺激到他人的学习欲望。还能够促进自我的增值。
阅读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的,阅读这件事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单纯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给我们创造价值,也就是说阅读不是目的。如果能通过阅读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是发生在看,或听之后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产生的。
结合之前的经验,很多时候别人介绍一本说改变了他一生的书,自己读来却没有多大感觉。重点区别就在有“然后”和没“然后”。重要的不是记住知识点,而是与自己过往的经验产生联系;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够将里面的某个点自己思考发酵再应用到工作生活中。
RIA读书方法
拆书帮提出的读书方式就是RIA:R(阅读片段)—I(引导促进)—A(拆为己用)。
再强调一次,不是需要你把一本书从头到尾每个字都能够读透理解,如果里面有一章,有一段,甚至是有一句话能够让你有思考,能结合自身经验得出让自己以后能够修正的行为,就是值得的。所以你可以看到,阅读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能够改变自己以后的行动。阅读过程中,你可以对自己讲:这段话好像很有道理,不能就此放过,我能不能用在以后的工作中?
便签读书法
这里有一种能让你快速掌握RIA的读书方法,因为写下来的东西自己将会更加深刻,以后随手翻起来也能想起当初自己看书时的感受,还可以随时在后面更新自己的新领悟。这一步需要准备三种便签纸。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是在RIA的基础上,将阅读分为:R(阅读片段)—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以后我怎么应用)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段落,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
A1:写下自己的相关经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身边人的例子)与这知识点的关系。
A2: 写下这个知识点(观点/建议/启发)如何应用到以后的实践中,这部分应该是具体的,可以是设想一个情景出来。
书只是工具,而不是主体
拆书,总结下来就是通过阅读,将知识点与经验联系起来思考,从中去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以后的行动当中。所以,书只是一个工具,而主体应该是学习者本身。
需要强调的是,不只是实用类的书籍可以用来拆,几乎所有的书都可以应用以上的方法。我们再把思路拓宽点,阅读对象可以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件事,一个人,一部电影,一场话剧,一幅画,一首歌,一棵树......
与经验结合,通过反思,让自己充分消化知识点,转变成行动,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hand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