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一本让我想推荐却没想动手买来放在我书架上的书。
很奇怪,它不是一本评论两极分化的书,它也不是一本不值得阅读的书,但是,我突然不想要我的书架上有太多这种负能量的书。比如它,比如《皮囊》,比如《纳粹高徒》……好多书,都是这样一类,它不是不好,但是我不想再翻开它,我觉得它会让我的灵魂在那一刻陷入不安,虽然,它带出来的问题值得让人深思,但是,我不想这样。
看过大家的建议,如果没有过多的人生阅历,不要轻易阅读本书,是啊,假如你能体会人生其实处处都是伤痛,你就知道作者所书写的身不由己有多“顺其自然”,但是,再多的身不由己,再多的颓丧,都没有办法掩盖我心里横生的一根刺。《人间失格》,从名字就蛮概括这本书的思想,听闻这半自传体的小说,或多或少也是太宰治的人生历程,总在想,这样一种人的一生,会是多么令人鄙夷,甚至说,若是自己听闻有此类人,我们也只会表达自己的不屑。是啊,在人间有如此失格的行为,招致的除了与之划清界限,也不愿多做无谓举动了吧?毕竟,每个人 的人生都是自己的抉择,哪怕一步错步步错,只要有想要改变的想法,再难,也应该尝试踏出第一步,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和继续沉沦,毕竟,已经见识了最痛,还有什么可以打败你呢?
但是,《人间失格》同样揭露着一个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你给了你的所有,但这都是对方想要的吗,你的执着是否又会让原本没放松的神经更加紧绷,你的关爱和帮助最终能否给到对方,你是否曾经正视过故事突然有了一次次有征兆的奇怪的走向,你是否在每一次觉得来不及之前伸过一把手,是否你成了这最后的无尽的深渊的助推者?人性都是自私的,但每一个意外的发生,都有迹可循,何不多关爱你想珍惜的人多一些,也许,悲剧就不会重演了。
若说《人间失格》诠释的是太宰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那本书还收录了一篇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斜阳》。
我本以为看完《人间失格》就了解了太宰治的颓丧,便想妄加评判作者的人生,然而,和子的生平也好,叶藏的手记也好,心内想要冲破什么,到头来却又无法放下某些牵绊,一直都在挣扎,拥抱新生命也罢,撒手离世了也罢,总是在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其实,我一直在奇怪,难道这一直沉浸在书的世界的两人,或者说是太宰治,是不是活得太狭隘些了呢?明明,书里的世界更广阔,更包容,更坦诚,甚至也更公平,为何还会只局限于消极的一面呢?本该总有更广阔的人生,为何终究被阶级打败,终究没躲得过自己骨子里的自卑?其实说到底,就这么一个大杂烩,善恶难辨的社会,没有真正融入进来,就该被有淘汰的命运吗?说到底还是太宰治一头栽进了死胡同,改变不了,也不想改变,出不来,也不想出来,悲剧开始就一直悲剧下去,把生而为人的满足感都抛诸脑外了,所以,是因为曾经拥有太多呢,还是因为从未拥有过呢?
《人间失格》,人间失格,但人间并非都是炼狱,人间还有很多可能,人间也有热切和希望,假如转身,也许你会发现悲凉的尽头不止是悲凉。其实,推开另一扇窗,人间也有很多爱,你值得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