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到第四章
在开始一切提问之前,先要问问自己,我的思维习惯是怎么样的。看一本书,听一场讲座,参加一次培训,我往往会习惯性地试图理解并接受几乎所有的观点。这就是一种海绵式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问题是,无论看上去有多积极的进行学习,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被动思维习惯。这也是为什么我常常会觉得看了一本书,觉得写的好,但是好在哪里,却说不上多少,再过一段时间,这本书的主体内容几乎都被遗忘了。这种低效学习和思维习惯密切相关。所以学会提问的第一步,是要努力改变海绵式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向淘金式思维靠拢。
任何问题的提出之前,都需要对论题和结论有清晰的了解。就论题而言,主要分成两类,是不是,即描述性论题,和该不该,即规定性论题。有的时候论题不一定好找,可以先从结论下手反推问题。我们只有找准结论才能客观评价。
当找到论题和结论以后,我们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也就是要寻找结论背后的理由。只有当我们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以后,才能判断出结论的价值。所谓论证,其实也就是理由和结论的结合。
当我们获取了清晰的论证结构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查论证中的确切涵义。这时候,准确辨认关键词和短语的确切涵义就变得非常重要。
阅读或听讲的时候,要学会寻找那些意思不明确的词语,否则会抓不住要领。同时也要努力去寻找那些影响结论的词或短语。
寻找关键词是有一些方法可寻的。先看看论题里有没有关键词,然后在理由和结论里寻找关键词,要特别留意抽象词,也可以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么给关键词下定义。所谓反串,即采取和作者相反立场,看自己会不会选择不同方式来定义某些词。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忙找到歧义。
在关键词的寻找中要克服几个障碍,不要自认为和作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不要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只有出现在分析推理过程中,意思不明确的词才最为关键。
看了这几章,感觉其实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梳理的过程,思维若能清晰有条理,结合一定的方法和分析框架,我们离好问题才能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