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是作家刘震云参磨四年的扛鼎之作。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诺贝尔获奖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
《一句顶一万句》编者荐言中提及此书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翻阅了几十页,发现它叙事直接,语句洗练。墨迹无趣,却有人物关系复杂,感觉生涩难懂。有些读不下去。
既然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总该有可圈可点,拍案叫绝之处。于是,带着这种疑惑,我静下心来,耐着性子,慢慢的开始了品读。
小说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说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一份 关于现代人孤独的调查,收集了来自364个城市的18751份“孤独数据”,结果显示 :
92%的受访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孤独,55.26%的受访者觉得深夜时孤独感最强。我国思想哲学家李泽厚先生也曾喟叹道:“我这辈子都在孤独中度过,不孤独的时候是少数。孤独伴随了我的一生。”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关键是,对待孤独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书中,社会底层的人们,能那么义无反顾地抛弃一切,为的是追寻能说上话的人。可见,内心是多么渴求理解和温暖。一句话就能顶一万句。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读书越多,越会觉得孤独。忙忙人海,又怎能都遇到聊得来的知己呢?
人生,唯有自渡!现实生活中,有几位能听你唠叨,发泄不满的亲朋好友即可。
真正能慰藉自己心灵的还应该是读书书中能找到自己。读书如读人。
杨绛说,世态人情,可做书读,可当戏看。在书中看自己,找自己。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哪怕全世界都背身过去,书依然平等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