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不同乡,八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的习俗。习俗更重要的是一种特色,一种文化符号,也是我们从小的标签。我们去哪儿都离不开我们的习俗,也许在某一刻,你在想起家的时更多会想到你们的习俗,你们的年味。
我们的故乡在雷州半岛,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小时候的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做青团,一种独有的糕点,青青的,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嘴角弥漫的都是我们椰子丝的香味,那就是我小时候的年味。这个习俗是每到过年必做的一件事,没有为什么,只是到时间就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做青团。青团的历史已经不可究,也不知道从那个年代传承下来的,但我知道从我有记忆开始就一直存在我的记忆中。
做青团是一个讲究的活,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工序,但做出来千团千味。青团以软糯香甜出名,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口感清甜,层次丰富。做青团的工序主要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在刚刚入冬之时,在稻田里会长出一种植物从已经枯萎的稻草根中长出来,一种青绿色的草,我们唤做艾草,这是一种新的力量。儿时的我们总是在祖母的带领下,提个小袋子就去田里采摘,挑嫩的青的。往往要去很多次,才够一次做青团的量,这是做青团中最重要的一味元素,是青团的灵魂,没有艾草,青团就不是青团。采摘足够的青团回来,然后放在清水中泡,去土去杂草,最后沥干,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干即可。这是第一步,也是做青团的前提。
第二步:摘树菠萝的叶子。等青团做好后,我们还要给青团穿上树菠萝叶子的衣服,这样吃时会有叶子的清香,一种特别清新的味道,会让人心旷神怡。摘下叶子,一样要泡在一个大盘子中,把表面的灰尘和泥土擦洗干净,最后沥干,放好待用。
第三步:做青团的主料。每年的今天,也是农历年二十九,我们就会做青团。一大早就要准备熬艾草汁,将所有的艾草全部放在一个铁锅中,架柴火,上大火,熬上60分钟,最后把艾草捞出,压干,留下艾草水拿来和面。整一袋的糯米粉,加艾草水,然后和面。在和面的同时还要炒馅料,馅料的原料有花生、椰子丝、芝麻、冬瓜糖、红枣、白砂糖。花生放锅里炒香,去皮,放在搅拌机中搅拌成沙,倒出备用;放油,加椰子丝,芝麻还有白砂糖一齐翻炒,当飘出椰子芝麻混合的香味时,即可出锅。最后,将花生沙和椰子丝炒料一起混合,搅拌均匀。冬瓜糖和红枣切细块,放好备用。这就是所有要用的原料,也是青团的馅料。
第四步:青团成型。和好面,所有馅料准备齐全即可进行倒数第二步,成型。包青团和包饺子是一样的原理,大面团捏成小面团,一个青团两个盖,中间夹上丰富的馅料,两个捏饼盖,两个合团,还有继续和面的,一个青团凝聚一大家子人的力量,那是爱的结晶。一边做青团,一边聊天,不亦乐乎。一个青团把家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像根绳子,绑了一个中国结。我们喜欢青团的原因也是因为青团有凝聚人心的力量吧。我们喜欢做也喜欢吃,好吃好玩好快乐。
最后一步就是给捏好的青团穿上树叶的衣服,即可放在蒸锅中蒸,40分钟就可以出炉。一天的劳动,得到了香甜的回报,一年的劳作,也得到了香甜的慰藉。
过年了,青团来敲门,大街小巷都飘扬着椰子的香味,这是我们的习俗,也是我们的年味,更是我们的记忆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