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忙碌”的牢笼:为何我们总在压力下渴望学习?
与假期的颓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旦回到忙碌的工作日,我们又会无比怀念那段“被浪费”的自由时光,并强烈地抱怨:“要是有点时间,我一定能……”
1. 稀缺心态下的“聚焦红利”
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稀缺》一书中提出,当时间或金钱变得稀缺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专注红利”。工作日里,时间的稀缺迫使我们必须高度聚焦于手头的任务,这种专注本身会带来高效率。同时,正因时间稀缺,我们对它的价值感知会异常敏锐——那午休的20分钟、通勤的1小时,都显得无比珍贵。我们开始在脑海中理想化地规划这些碎片时间,仿佛它们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黄金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