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文件及符合税法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令第707号)规定,第六条……
因此,根据上述文件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实际发放工资时取得的收入为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进行税款的计算,并在规定的申报期内进行税款申报。也就是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
企业应该在实际支付工资的当月申报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在次月15日前进行申报,而无论发放的是什么时候的工资。
总结:这意味着遵循现金收付实现制原则,支付时产生代扣义务,不支付就不产生代扣代缴个税的义务。工资薪金所得应以实际发放工资时取得的收入为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支付时产生代扣义务,不支付就不产生代扣代缴个税的义务。工资薪金所得应以实际发放工资时取得的收入为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可能引发问题:
1、员工权益受损:如果企业先申报个税但工资延迟发放或未发放,可能导致员工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时出现收入与实际所得不匹配的情况,影响员工的纳税信用,甚至可能使员工多缴纳税金。例如,某员工所在公司未发工资但先申报了收入,导致该员工年度总收入税率跳档,需要补一大笔税金。
2、企业风险增加:这种操作可能被员工举报,企业会面临税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正常经营。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企业确定未来一定会发放工资,只是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导致工资延迟发放,且与员工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取得员工同意,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可能允许企业进行特殊申报,但这并不是普遍的做法,具体要以当地税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为准。
二、 税会差异,企业所得税需要调整
如出现以下不合理的原因,在申报企业所得税里需要调整
(1)多列工资薪金支出
比如,企业伪造了工资发放明细表虚列成本以及工资薪金的核算范围正确等
(2)少申报工资薪金收入
主要有以下情形:
a.员工发放了工资,但未申报个税,或者按照较低的收入申报个税
b.企业多数员工的工资薪金收入常年处于5000元以下,其他收入通过报销形式发放
C.部分员工现金发放工资,不申报个税
d.年收入未超过6万的员工,认为可以不申报个税
企业所得税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中的全年累计收入额
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放工资后再进行个税申报,以确保纳税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如果工资未发放,建议进行零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