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不算忙碌,回顾起12月的经历和阅读观察,恰逢周末,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工作及生活留以借鉴,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启发之处。
1.着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着急这个词,每天都在见到,但是却很少洞察和感受。前几日参加一场会议,某位前辈中提及,觉得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所以记录了下来单独想写写它。有人讲道,“在工作中的着急,看起来体现的是急功近利,其实质是嫉妒,你嫉妒业绩搞得不如人好,所以着急,着急就容易产生短视,丧失长线思维,做出很多错误的决策”。
我下来仔仔细细的品了一番这段记在本子上的话,还是很有启发的,因为着急这种情绪,很容易出现,但在工作中很难被洞察出来,在团队业绩不好的时候,三天五头出现在大家的头脑上空却不为所知。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词,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联想到的感受就是上火,预期不达,压力山大,但大部分着急,还都是针对时间上的苛求。孩子成长不如预期,着急;交稿日期到了,稿没写完,着急;年底了业绩不达标,着急.....这些情形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有的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可能会糊弄,有些重要的事,可能会掩盖,逃避;再有些影响自身形象的事,可能会造假,比如团队和个人的业绩造假;再比工期进度类的没有完成,会团队指标影响奖金,可能就会赶工期,带来的结果就是工程质量就会差了一截.....所以,着急并不可怕,着急所带来的心态上的变化,以及心态变化带来的决策逻辑的转变与行为,是真正可怕的原点。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当团队的业绩压力来临时,行业市场下行时所带来的管理者的情绪变化,但是这种情绪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自己却很少能洞察得到,这又是第二层危害,因为它很隐蔽。
我们反过来想,人在心态平和的时候,其实是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认识到事物可能有很多角度,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认识到这件事可能并不是非黑即白,并不会特别偏好某一种视角;但是在着急的时候不一样,我们会偏好于解决当前的“坑”,时间轴会被缩短,视角会被限制和凝固,所以这个时候产生短视的行为,并不是人主观为之,而是视角变化的客观使然罢了。
2.再说说警惕这个思维。
说说警惕这个词,笔者最近非常喜欢这个词,大到年会跟团队述职,小到吃饭跟伙伴沟通。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能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洞察方式。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反过来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因为我们的经历,往往不总是连续性那么强的发生,上一段的成功,反而会束缚你下一段的成长,所以你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先说说,什么时候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事。一般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某些坏事情出现了苗头,比如新闻里常见的警惕某种XX主义抬头之类的,另一种是居安思危的情形,在快速成长,已经成功的某些领域,会担心还有哪些不足。笔者更想强调的是第二种,当一件事情产生向上发展的趋势和阶段性结果时,可能伴随着的就是它下一阶段向下发展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很隐蔽,我们很难洞察出来而已。我在工作中常说这个词,比如一个团队业绩很好,排名靠前,但是组织人才却不健康,文化很淡薄,关键管理者也不自律,这种业绩就是一种虚胖的现象,虚胖就是不结实,经不起风吹雨打,如果没有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及时洞察和调整,带来的结果就是逆风局难以过冬。比如你去面上了某个高薪岗位,其实首要考虑的不是多少薪酬多少钱,而是需要警惕是否能实现人岗匹配。
我们再说说隐蔽,为什么说需要警惕的往往是隐蔽的,因为我们非常不容易发现,比如装修工程中,最难发现的就是隐蔽工程的问题,它藏在墙里缝里,难以发现,打扫卫生,最难打扫的也是犄角旮旯等不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比如厨房的角落。这些东西不浮在表面,往往都藏在你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再比如我们说公司的什么部门,最容易藏污纳垢,除了显性的采购部门,业务部门之外,有两个需要警惕的就是财务和行政,中后台往往隐蔽,出问题也很难被发现。
所以说,警惕之心,不是防范之心,更是一种全面的看问题的视角,时刻提醒自己,条件和逆境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