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研国家线发布了,各个高校的分数线也都开始陆续发布了。
对于那些顺利进入复试的同学,恭喜他们,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厉,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对于没有进入复试的同学,真的很替他们惋惜。
毕竟考研这路上,无人问津,冷暖自知。
别人在意的只是你的结果,你考上或者没有考上,考上了说你牛掰,没考上,就说你不行,甚至会有人背后诽谤你,说你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其实都是装的。
对于这些人,你不必理会,你所付出得到的结果他们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别因他们的看法而怀疑自己,你只需要记得,你比他们强就行。
他们从一开始就放弃,连考研失败的资格都没有。
据国家教育部公开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2020年,报名人数分别同比增长7.3%、13.6%、18.4%,21.8%、17.6%。在2020年,这一数字一路狂飙突进,达到341万人,比2019年增加51万人。
根据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的939万,可以得出这么一结论,三人行,必有一考研。而招考人数却还时不时的降低,除了今年受疫情影响,要扩招。
所以竞争如此激烈,他们凭什么对你的成绩指指点点?
走你自己的路,让他们去嚼舌根。
考研,考研,每次一想到这个话题,我一直心有不甘,因为一直没有报名参考过,所以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太完整,总缺点东西。
考研这事,考不考得上再说,考不考得两说,总觉着这仪式感得要有。
每年十二月考试那天,以及一月份放榜那天,全身都是跟打了鸡血一样,虽然我目前没考过。
总是懊悔自己没有报名参加。2018年在参加了法考之后,本来可以再接再厉继续考研,但我怂了,六个月的法考备考,已经疲惫到怀疑人生,想修整一下,所以选择去实习了。
可悲的是主观题没过,有点心凉。
2019年就要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我只能拾起2018年欠下的债,继续准备法考。考完法考之后,还是筋疲力尽,但这回是想考的,只是由于一些别的因素,还是没有报名。
我知道,考研竞争越来越大,自己还有可能不是那块料,就是个炮灰。
我也知道每一个人的人生绝不是两天考试的四张卷子所能够决定的,但是我真的想任性一回,不为一纸荣誉,光耀门楣,就想好好的舞文弄墨,装个文化人。
大学太年轻了,只图新鲜,学到的东西大家都清楚,虽然论文写了,顺利毕业了,但那东西,含金量过来人都知道。
我想把我的目标定得很理想,只为追求学术自由,拒绝诱惑坚持操守努力用精神、气质、理想主义呼唤社会良知,引导社会前行。
我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虽千万人吾往矣。
选择了考研,就是选择了一条孤独的成长之路。
告别自己挚爱的爱豆,崇拜的球星,熟悉的文学大家。让自己曾经憧憬的、崇拜的人一点点退出自己的圈子。
得要学会一人耐住寂寞,承受孤独,而且这或许是一条不归路,没有结果。
我去年有个朋友参加考研,招九个人,十个进复试,可以说十拿九稳的。但不幸的是,他刚好就是没稳的那一个。
这种打击,搁谁谁都得怀疑人生。
所以我觉着对于每一个考研人来说,能坚持到考试的都是自己的英雄,能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就更加完美。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我也不知道我想要的选择正确与否,但是我觉着考研所带给自己的东西远比在大学四年中恍恍度日学到的多。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自己一没考过研的说这些,感觉有些过了,就当是我因为年轻,想凭借年轻的资本在指点江山吧,大家别介意啊。
浑浑噩噩虚度了四年,除了所谓的一点见识,其他貌似一无所得,我想给这四年的光阴一个交代,这样也算对得起自己曾一直苦苦追寻的。
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