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接触第一次接触PET,在这之前我在我脑海里面无数次的幻想过如果我当父母以后会是一个怎样的父母。在阅读期间不断感叹的这不就是在说我的父母吗?好像也是绝大部分人的父母们…
第一章:在孩子出现某种社会问题时,大部分的人都会去指责父母的教养问题,而不是给父母们做出相应的训练。青春期的孩子会反抗被全世界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坏性的教养方法,而通过PET父母效能训练之后父母无须依赖“让孩子畏惧”这一武器和任何所有类型的惩罚。以及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的解答。
第二章:当人们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自动的就背负起一个新的职责,然后忘记了自己是个人,也会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的产生就来自于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又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可接纳行为,另一种是不可接纳行为。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都是不同的。而父母们的观点不用保持“统一战线”尽量保持真实的接纳,才不会给孩子输入错误的信息。最后如何区分是谁拥有问题
第三章:怎样表达会让孩子觉得你是接纳他的和接纳性语言的力量以及重要性。
第四章:在孩子拥有问题时如何使用积极倾听,错误的积极倾听的示范
第五章:面对不会说话的婴儿应该如何使用积极倾听
父母总是依赖“让孩子畏惧”这一点,来教育孩子。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才会反抗这种具有破话性的教养方式。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一直到现在,这个情况还会发生在我的生活中。
一、
第一章“父母总是被指责,而非受训练”
第八页,第一至三自然段。父母被分成三类:1.赢家2.输家3.骑墙派。
R:第一类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时,经常以“父母赢,孩子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父母总是用老一套的认知来教育孩子,比如:为了孩子好,父母有责任……
第二类“输家”型父母,他们通常允许孩子享有充分自由,尽量避免限制孩子。在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不使用权威的方式。
第三类他们可能无法持续使用第一类和第二类父母的方法。他们希望自己是明智的父母,在这两种方法中去“谨慎地结合”,严格或宽容的管教方式中摇摆不定。
I:首先,第一类父母总是在按照他们自己觉得对的理解和对的方式来教育现代的孩子。父母总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评判孩子的成长经历。
其次,第二类父母总是在给孩子一些溺爱,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所谓的“我所能够给他们的”都会去满足他们,他们不像我们那个时候什么没有条件什么都没有,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我们干嘛不给孩子“最好的”呢?
最后,第三类父母知道一直处于暴躁的状态是不对的,所以会处于佛系状态。可孩子的一些做法一步一步触及父母的底线,结果就是佛系着佛系着就开始了暴躁的情绪…
A1: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我想在我当父母的时候,一定会是第三类。因为我的脾气是不太好的那种,同时又会非常心软。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类情况一定会是第三类父母的典型
A2:等把这本书整整的读完了,在当父母的时候希望可以做到相互之间没有“输家”。
二、
第二章“父母是人,不是神”
第10页第一自然段以及第11页第三自然段
R:当人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开始赋予自己新的职责,去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忘记了自己是个人。并且踏入了神圣的父母的殿堂,所要表现的行为都必须是为人父母的所该做的。
什么是接纳的概念,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他们对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就是接纳与不接纳。真实的父母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有的时候能接纳,有的时候去无法接纳。
I:父母在当父母的那一刻起,就会感到有所不同。感觉像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应该表现出为人父母的行为。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对待孩子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两种不用的感觉。接纳与不接纳
A1:以前在我眼里,父母真的无所不能,觉得父母什么都会知道,什么都不会出错。然后忘记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遇到的问题可能也会和孩子们一样,是第一次遇到。在面对问题时,不是因为你是他的孩子就会完全的接纳你
A2:如果为人父母了,一定会真实的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孩子,告诉孩子你是第一次当宝宝,我也是第一次父母。我们一起成长
三、
第三章“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接纳性语言”
第三十页第五、六自然段
R: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父母接纳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觉到被接纳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感觉不到父母的接纳,那么一切都是枉然。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接纳,孩子才能确知父母接纳他。要能够表达对他人的接纳,需要具备一些技巧。大多数父母都以为接纳是被动的东西,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情和感觉。接纳是来自内心的。但如果要成功的影响他人的的有效力量,它必须被积极主动地表现出来。
I:父母的接纳需要表现出来,更需要孩子能感受得到,要不然一切都是都枉然的。接纳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情和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是要感觉非常强烈的,才能对他人有所影响,不然别人永远没有办法知道感受你的接纳。
A1:我的接受有的时候往往藏在心里,不是说怕别人看到或者怎么样。就是不会去表达。
A2:如果接纳,就要积极主动地表现出来,要让别人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