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仲夏,小妹七岁。那时的皖中农村虽然已经通电,但电风扇还未普及。而且,供电也极不稳定,常常会毫无征兆的停电。对于小妹来说,每年仲夏都是最难熬的,特别是晚上睡觉时,白天的暑气未散,闷热心燥,晚上更难以入眠。
白天虽然热,但精力旺盛的小妹没空留意这些,注意力除了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之外,都放在和小伙伴疯玩上了。晚上玩伴各归各家、各找各妈,这时的小妹就显得特无聊。于是,边“乘风凉”边听大人们天南海北的瞎聊,便是小妹那时晚上最常见的娱乐活动。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和平板,农村人生活条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搓搓麻将、跳跳广场舞的年代,吃好晚饭“乘风凉”便是村民们忙碌一天后最大的放松。
村子前面的晒谷场,白天是全村集中晾晒稻谷的场地,仲夏的晚上便是村民们“乘风凉”的好去处。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一吃完晚饭,小妹一家便扛上竹床板凳去晒谷场乘风凉。各家除了占个上风口外,住的近的几户人家会特意将竹床摆的近些,方便聊天。
通常这种聊天小妹都插不上嘴,只有躺在竹床上静静聆听着的份。聊天的主角一般都是各家的主妇,男人们偶尔会补上一两句,仅表示他们也参与其中而已。聊天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如谁家懒汉今年的收成不好了,哪个寡妇家晚上又钻进个男人,谁家夫妻吵架女人喝农药死了,隔壁村的鸡被偷了等等。他们倒也从来不避讳聊天的内容孩子们该不该听。这些闲聊中,让小妹听的最胆战心惊、印象深刻的就是她们聊的关于“鬼”的故事。
“你们知道二呆家的大宝是怎么死的吗?”
“不是掉水里淹死的吗?就他们家屋旁边的那个小池塘呀。”
“啥淹死的,是被水鬼给拖下去的。那个小池塘以前也淹死过小孩,有人看见过也是被水鬼给拖下去的。”
“啊!那水鬼长啥样子呢?”
“好像说长的和猴子差不多,手臂很长,全身都长满了长长的黑毛,力气很大,一般夏天的正中午会出来,最喜欢就是把小孩子拖到水里给闷死。”
“啊!太吓人了!小妹!听到没?以后中午不许到小池塘边去玩。”翠萍用胳膊肘顶了一下躺在竹床上的小妹。小妹身子缩了缩,低声奥了下。
“哦,对了,你们听说没有,隔壁村华子的老爸瘫痪了。”
“啊,前几天还见着,身体好着呢,怎么突然就瘫痪了呢?”
“被鬼吓着了呗!”
“啥?不会吧?听说华子的老爸胆可大了,从来不相信什么牛鬼蛇神之类的呢!”
“可不是嘛,这回是真的碰到鬼了。上周华子爸在地里除草,他那块地正好在坟堆边,因为贪活,天都麻麻黑了也舍不得回家。还跑到一家新坟前拿了水果吃、香烟抽,这不,一回到家就瘫痪了,肯定是得罪了新鬼了呗。”
“啊哎,多么强健的一个老爷子呀,说瘫就瘫了,所以说有时候不信这邪还真不行呢。”
……
那晚的鬼故事越说越精彩,小妹听的越来越毛骨悚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紧张,突然便有了便意。
“妈,我想尿尿,你陪我去吧。”
“自己去,这么大姑娘了,还要人陪!”聊的正欢的翠萍眼都不带眨的,哪还有空陪小妹去小便呀。
实在没有办法,总不能尿裤子吧。小妹只好一个人跑去茅厕。乡村的夜晚静悄悄的,只有微弱的星光撒下朦胧的银色,让人方能辨出些许方向。周边的草堆、小树都幻化成一个个模糊的黑影,仿佛里面随时都可以飘出一只鬼来。茅厕里黑咕隆咚的,小妹咬着牙壮着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尿完,提起裤子就跑。心里还在一直不停的默念着,鬼不要跟着我呀,不要跟着我呀……。
许多年后,每当回想起这段,小妹都会会心的一笑。什么水鬼、新鬼,自然是不存在的。然而,这种毫无科学的认知,纯朴的乡情,无知而又可爱的村民,一直留在小妹的记忆深处,偶尔翻出来品味下,别有一番韵味。